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風雨飄搖的2013年,即將劃下一個句點,對此,這一年台灣地區所出現不同形式、內含的社會運動,還是有它進一步探究的必要。

誠然,隨著當代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以及社會多元化等等力量的相互拉扯,這使得隱含著抗爭意味的社會運動,早已舖天蓋地成為了你、我日常生活 世界裡一項共同的記憶,只不過,該種涵攝集體性質的從眾行為、引領良性的社會變遷以及由下而上和體制外管道的運作型態,多少也突顯出來關乎到此一客觀的社 會事實,還是有進行解構、重構與新構的必要,畢竟,從解嚴至今,社會運動在諸如數量、內含、形式、樣態、訴求、集結以及衝擊影響等面向上,早已經是出現實 質上改變,尤有進者,諸如選舉效應、民粹效應、不安效應、社會觀感效應、傳媒渲染效應、網路鄉民效應、持續進程性效應、無法掌握效應以及策略性效應等等力 量的交互推拉,更是讓任何的社會運動都有可能產生一發不可收拾的擴散作用。

僅以今年比較引人矚目的廣大興案、洪仲丘案、苗栗大埔案以及多元成家案為例,這當中所糾結的概念內含包括有從國外到島內;從國家定位的漁權糾紛、不教管教 的軍中文化、土地徵收的金權政治到性別與身分判定的多元成家;從一人、少數人、多數人到所有人;以及從直接的受害者到間接的公民參與,連帶而來的結構性意 則是直指這些群眾運動背後的科層官僚文化,亦即,包括有消極不作為、被動回應、程序正義有瑕疵、資訊不對稱、政策說貼不到位以及少了對於施政所應該要有的 論述能力等等,如此一來,公部門對於任何風吹草動的制式回應,不僅無法達到停損設置的消極目的,反而是因為提油滅火而徒增更多的紛擾。

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指涉出來從醞釀、潛伏,演變、歷程、情境到爆發等等的連續性關係,究竟是如何被啟動乃甚至於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連帶地, 在認知心態上,究竟社會運動係為異樣還是常態?除此之外,除了潑漆、丟鞋外,還有那些文明化的對話機制和社會參與設計?至於,扣緊所謂公民不服從的關懷旨 趣,那麼,展望未來可能出現的社會抗爭運動,其所指涉的不外乎還是國泰民安以及安居樂業的基本盼求,就此而言,從族群撕裂到種族對立?從原漢緊張到新住民 的社會排除?從貧富懸殊到年金改革的所得替代率?從反商情結到居住正義的社會不均?以及從多元成家到長期照謢的迫切性需求,在在都是執政當局不可小覷的行 政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