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針對衛生福利部於日昨宣布放寬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可以申請喘息服務,並且強調該項的喘息需求量,可以再添加18萬人之多,只不過,對照於目前台灣喘息服務的使用量只有5萬人,並且也與高達65萬人的潛在需求相差甚遠,因此,民間團體提出所謂「互助喘息」與「喘息券」這兩項的創新對策。

基本上,依其照顧模式的生態環境,現行需要有喘息服務挹注的照顧場域,包括有居家喘息、日間照顧中心喘息、小規模多機能(夜間喘息)、機構喘息及巷弄長照站臨托等五種不同選項,並且依照失能程度分為第二至六級每年有新台幣32,340元以及第七至八級每年有新台幣48,510元的服務額度,倘若是直接換算成機構喘息則是可以有14天或21天的短暫入住機會,以此觀之,對照於上述的現行喘息服務,這使得無論是「互助喘息」或「喘息券」的創新構思,理當更是要針對失能狀況、照顧負荷、主要照顧者身分抑或是照顧歷程的艱困性,以思索不同範疇類別的挹注型態,換言之,協力屬性的「互助喘息」以及換算性質「喘息券」,還是有其從量化到質化以迄於從均值到加權的設算基準議題。准此,在這裡的考察真義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該項「互助喘息」或「喘息券」的技術性操作,而是要回歸到「喘息服務」本身之角色定位和功能運作的基本提問,特別是這當中所攸關長期照顧服務的政策導向、典章法令、行政協調及其整合服務的串聯性思考。

其次,即使扣緊工具層次的運作範疇,上述兩項的創新構思,也是要有進一步的商榷、議論,像是對於媒合不同的長照家庭,藉此組成2至4人的互助團體,自行約定每周至少一半的人協助照顧,另一半的人喘息休憩,此一偏向於夥伴關係的「互助喘息」,多少也會因為長照家庭各自不同的屬性情境,而增加後台管理的運作難題,更遑論於當前長照家庭的照顧內涵與品質,還是侷限在單純勞力付出、體力耗損以及情緒勒索的低度發展水準,就此而言,配套措施的策進作為,理當是要去思索當前的評估篩選機制,能否找出最適性的照顧型態,而非是依其風俗民情、文化主義、社經條件、家庭組成而來的『權變照顧』,再行復加以提供不同屬性的喘息服務或喘息劵,也就是說,在這裡要先行廓清的乃是長照服務使用者照顧場域本身的妥適性,而非是單純照顧人力的互補或替代,否則,推動該項的「互助喘息」,無論是從個別的長照家庭單位抑或擴及到集體的長照家庭社群,依舊是無助於長照困境的有效解套。

連帶地,關於『喘息券』的概念內涵,也有進一步操作化界定的必要,特別是需要去反思發放該項的『喘息券』之際,所可以帶來的乘數效果和諸多外部性,畢竟,從有喘息需求的標地族群(target population)到最後確切有使用到『喘息券』的實際受益族群(serviced population),這兩者的落差,是有可能顯現在不同類別的職業階級身上,對此,除卻釐清『喘息券』作為一種福利津貼手段,是否需要有任何的排除條款,還是只要符合專業評估及其滿足喘息的特殊需求?抑或是要進一步探究『喘息券』的發放使用,能否有使用者相對應的義務責任,特別是照顧者教育的訓練培力?至於,對照於過去的『消費券』,那麼,未來『喘息券』的消費使用,又有無更為周詳的變異性考量,比如:『喘息券』非等同於『消費券』的直接使用,而是有其回歸到媒合喘息人力的輸送過程當中,特別是居家喘息型態之於從臨時喘息到計畫喘息、間隔喘息到常態喘息、生理照顧到生活協助以及家屬照顧到外人接手的貫通與斷落。

總之,先不去論及到推動『喘息券』所可能會涉及到的財政危機,而是要去思辨該項的『喘息券』或是現行的喘息服務,相關措施設計的操作意義,不全然是限縮在對於包括家屬端或外籍看護工的暫時替代性人力,而是要回歸到被照顧者的自身感受及其背後的長照家庭是否因此而更為穩健運作,對此,在這裡的關懷旨趣乃是:

1.建構一套精準有效的綜合評估機制,從而找出長照使用者較為適性的照顧模式。

2.從真實的生活場域切入,以讓長照觀念或照顧行為,內化以成為『長照認知基模』的一部分,這部分是有復歸於『家庭』的必要性。

3.要推動全民長照的公民德行,規劃並且施行在所有年齡層的長照教育。

4.突顯義務責任的對稱性,亦即,讓照顧者教育的培力,成為享有國家公共資源的重要門檻條件。

5.唯有主要照顧者過著有品質的正常生活,被照顧者才能有正常生活的品質,就此而言,喘息服務過後的生養氣息環境,這才是後續長照變革工程的關鍵所在。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