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是教師節,大學裡認真教學的老師仍難出頭。學術論文是大學教師升等主要途徑,教育部為鼓勵教學卓越的老師也能憑教學成果升等,102年提出多元升等制度,106年起為加強推動,再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不過全台至今僅107個大學老師透過教學成果升等。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對此表示,多元升等的問題是評定標準不一,目前仍只有學術論文成果是各校一致標準。這項計畫很難有效協助老師把教學成果轉化成論文,對升等的幫助有限。如今仍有大學實施限期升等,廢除此制才能真正還給每個老師適性、彈性的生涯規畫。

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倪周華表示,多元升等是高教深耕計畫的目標之一,希望國內老師除學術研究外,藉由教學和專技成果的升等也能普及。教育部106年起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鼓勵大學教師將教學寫成研究案,今年申請人數再創新高,共吸引2831名大學老師送件,通過率46%。

倪周華說,這項計畫經費、通過率都和科技部的研究計畫差不多,希望形成一股風氣,讓教學更受重視。教育部過去的計畫都是補助給各校,由校內自行分配資源,這是第一個直接補助經費給老師,確保計畫執行者獲得資源的計畫。

擔任第一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主持人的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特聘教授葉秩光表示,當年的申請人數比他想像中多,尤其是私立大學和科技大學,不少原本無動力的老師都動起來了。

108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甫公告,通過件數最多的學校是成功大學,共33名老師申請通過,通過率高達70%。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表示,成大的教學方向是跨領域、結合在地。除了此計畫,成大今年首辦校內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評選,鼓勵在非學術研究領域做出成果的老師,獲獎者可獲有彈性薪資獎助。

但王育民也說,成大仍屬研究型大學,校內教授若要升等,學術成果至少占兩成。「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計畫可能提高機會和教師能見度,不一定保證升等。

陳政亮表示,多元升等的問題是找不到標準,所以各校仍以學術研究成果為主。此計畫鼓勵老師把教案、教學研究寫成論文,若未獲學術期刊核可,老師一樣拿不到學術積點,等於對升等沒幫助。

陳政亮說,有些老師教學卓越、受學生支持,也不求一定要升等到教授。但目前仍有大學實施「限期升等」,老師們為求生存,選擇執行容易被期刊錄取的主流學術研究,不一定符合個人志向。呼籲大專校院的限期升等制度盡快廢除,才能真正還給每個大學老師彈性和適性的生涯規畫。(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