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臺灣一地的人口老化及其所衍生出來的衝擊影響,這已經是一項鋪天蓋地的國家安全危機事件,勢必這也會是年底大選的聚焦所在,如此一來,人本思維的綜融探究,理當是用以建構「長照學」典範或是檢視「長照家庭」與「長照社會」的一項重要議題。

基本上,扣緊需求、供給、媒合、輸送以及服務績效而來的雲端管理運作架構,作為一種服務輸送的長照機制設計,庶民角度出發的人本思維,這也是擘劃長照政策和典章制度不可偏廢的決策變項之一,比如說:除卻短期內還難以翻轉的認知基模,對於居家照顧之外可能的次佳選擇(secondary choice),有無讓照顧者和被照顧者耳目一新的誘因結構設計,比如是否深耕以提供在地總動員的多樣社照型態?能否提供屆齡退休的近老人口族群願意提前入住機構適應的特休假?可否規劃發放照顧津貼的照顧者教育知能學習?以及如何正視長照服務輸送的財政失靈及其彼此的義務責任?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無非是從「長照社會」的角度出發,用以拆解居家照顧、社區照顧和機構照顧的各自交易成本與替代的機會成本,就此而言,扣緊「長照家庭」本身的理性選擇,自當是要有包括入住機構的文化主義翻轉、建構規模經濟的社區照顧以及良善管理的機構養護等等的策進作為,否則,任憑個體偏好選擇的恣意行徑,多少還是存在船到橋頭自然會直的苟且心態,這自然是無助益對於長照身心負荷有效的人身解套。

事實上,長期照顧服務的性質不在於諸如生、死、老、殘、傷與疾之「風險」(risk)的規避停損,而是一種涵蓋食、衣、住、行、樂與醫之「需求」(need)的有效滿足,就此而言,『長期—照顧—長期照顧—長期照顧服務』彼此之間是否得以鑲箝串聯,這會是『人本長照』的審視判准,以此觀之,散見於日常生活裡的各項瑣事,包括『易食』的特殊膳食及其健康維護、『易衣』的老化保健及其照顧教育、『易住』的無礙住宅及其友善環境、『易行』的博愛讓座及其社會融合、『易樂』的社會参與及其健康促進以及『易醫』的老年醫護及其全人關懷等例行事務,彰顯出來:顯然,所謂的「長期照顧服務」就不應該只是侷限在狹隘的身心照護範疇,而是要從生理到其他、從家內到戶外、從醫護到跨領域以迄於從被照顧者到照顧者或是主要照顧者,更遑論於一套整體性、整合性之整全多層照顧的基本訴求。冀此,從「長照家庭」的角度出發,就其成本與效益的綜合考量,再加上既成經驗架構的認知基模,多少是處於難以面對的不知所措情境、難以掌握的不確定狀況以及不可能任務的難以變革,這也使得以靜待變、靜觀其變抑或是坐困愁城的消極方式,便成為這些長照家庭看待政府推動相關長照措施的對應態度。

總之,對人類社會來說,「長期照顧」有如洪水猛獸般地讓主事者或當事者措手不及,因此,雖然政策調整或措施調處是有在所難免的權變性,但是,欠缺對於「長照學」圖像輪廓的爬梳、廓清,點明了處於無知之幕的一般大眾,國家機器更不能仿如父子騎驢的左支右絀、毫無章法,以此觀之,豈止於一個『亂』字了得的長照家庭困境,已經預伏了長照社會發展性危機的更大風暴。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