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台後,強調「接地氣、會做事」,接連拋出「政策利多」,昨再宣布將農漁子女獎助學金增加三成,也刪除成績規定。基於照顧弱勢,政府的福利措施應予肯定,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預算來自人民納稅錢,也須謹守「財政紀律」。

去年九合一選舉剛過,明年又有總統及立委大選,在此期間,行政院推的政策,很容易就被聯想到是否「選舉到了又要撒錢」?

拿提高農漁子女獎助學金為例,蘇貞昌強調「讓上進子弟繼續上進,農家人才都能成材」,這是政府能幫忙的地方。以目前物價及學雜費(特別是私校)之高,調升獎助學金確實對農漁民不無小補;不過,刪除成績門檻,變成「統統有獎」的齊頭式平等,固然有人支持,卻也出現仁智之見,更有家長團體建議,政府要鼓勵農漁子弟,除了「撒錢」,政策上整體調整與協助也應到位。

蘇揆上任後,包括明年將提撥兩百億元挹注勞保基金,警消及海巡人員就醫權益比照軍人,修正所得稅法增訂「長照扣除額」,都可看出協助特定或弱勢群體的用心,這還不包括對於執政黨立委主張讓「老農津貼」改依「經濟成長率」連動,藉此提高金額,他在立法院答詢時也表示肯定。加上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昨在屏東出席「中華郵政假日配送農產品啟動儀式」,都讓外界嗅出執政黨「抓住農民票」的味道。

國人當然不必被「選舉」因素過度制約,政府也不能因為擔心選舉因素就讓政策停滯。政策是否合宜,除了要從必要性及妥適性檢驗,另一個判準則是「錢有沒有花在刀口上」?

過去中央與地方政府推動政策時,往往因財務規畫不足,嚴重衝擊政府財政。蔡總統日前才公布「財政紀律法」,這項新法特別規定,中央政府各級機關、立委所提法律案大幅增加政府歲出或減少歲入者,應先具體指明彌補資金之來源。

近來蘇揆常透過社群網站或通訊軟體宣布政策利多,雖然快速傳遞讓人民頗為有感,但許多政策動輒經費達上億元或上百億元,經費從何而來?會否排擠其他支出?都有必要提供更詳細資訊。如此才不會讓變相補助的「助選金」蒙混過關,更可為「財政紀律」把關。(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