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為某一大型基金會執行長的個人私德問題,這使得關乎到非營利組織整體的蛻變工程,是有它結構性深究的論述空間。

首先是執行長的任期議題,這部分除了常態性的制度設計及其有效的管理運作外,回歸到決策與管理層級之於人才拔擢的內升或空降等命題思考,那麼,無論是運籌帷幄抑或調和鼎鼐的高層領導,要如何與時俱變所應該要有的學習或應對能力,而非淪落為某種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或巴金森法則(Parkinson’s Law)的突兀情境;連帶地,執行長的常規任期以及角色扮演,又直指非營利組織本身要如何相應於快速的時代變遷,據以適時地推動組織的變革工程,特別是過往從方案擴充到組織擴張而來之無止境的無限擴大,逕自變身成為某種山頭主義的慈善托辣斯,無疑地,在這個層次上,需要被創造性轉化的改革對象,又豈止是執行長個人的輪替,而是直指更為高階的董事會或董事長層級?

其次是從人治到法治的轉換過程當中所要面臨的結構性環境課題,對此,限縮於私有化的委託關係,當代不同大小規模的公益團體,要如何擺脫從夥伴到夥計的宿命關係,而此一結構性受害的超克工程,理當也是大型非營利組織用以引領社會福利發展的非營利組織責任所在,而非只是藉由感動促銷的資源吸納方式,以因應可能的財務缺口填補。換言之,在這裡的思辨真義點明出來大型的非營利組織實則有必要去扮演服務提供、價值維護、資源配置、制度抗爭抑或是結構衝撞等等的領頭羊角色,特別是回應於人流、金流、物流、資訊流的優勢利基,大型非營利組織如何藉由協力圈的機制設計,以承擔社會投資、社會共好、社會責任的中介平台。准此,在這裡的論述思辨直指出來的乃是嫁接在使命自主、專業自主及其財務自主的穩健運作調性上,大型非營利組織如何擺脫線性思考、有限賽局及其紅海策略的狹隘格局,以訴求於一個進退皆宜、華麗優雅的社福境界。

最後,當代台灣的非營利組織發展境況,並沒有因為社會的昌明,臻至所應該要有的文明水平,就此而言,從解構到重構與新構的變革工程,這更是所有非營利組織所共同要面對的發展危機課題,至於,關乎到非營利組織的人事變遷,除卻組織本身的『內造』議題外,關涉到結構性環境的諸多『外變』工程,這似乎也顯現出來台灣一地的非營利組織還是停留在家天下的人治運作模式;連帶地,要如何認清結構限制的『斷』、翻轉本位主義的『捨』以及追求無限賽局之『離』等等的組改工程,那麼,從一己的「個別去留」到組織的「進退存廢」以迄於相關作為的「歷史功過」,對於非營利組織蛻變工程的我見與我思,這會是一項公民社會的從眾課題。

(本文並且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