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重要政策幼教準公共化,十五縣市私立幼兒園加入比率低,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總會長何明德指為「很失敗的政策」。八月起六都也將實施,因經營成本更高,希望教育部國教署另訂補助標準,才能提高業者加入意願。
對於六都準公共化幼兒園放寬收費上限、增加補助提議,國教署沒明確答覆,表示將持續蒐集建議,當成調整一○八年準公共機制參考。
育兒津貼 八月起擴大發放
國教署表示,為快速擴展平價教保服務的可近性,首次推出「準公共幼兒園」機制,邀私幼共同參與。基於尊重家長選擇權及減輕家長負擔,政府也會在八月起擴大發放二至四歲育兒津貼。
台南市教育局表示,國教署補助標準仍傾向全台一致,避免爭議。八月起普發育兒津貼,家長如讓孩子就讀收費較高、未加入準公共化體系的私幼,就能領取二千五百元津貼,對家長不無小補。
台北市版 中央擬鬆手放行
台北市教育局科長吳青娟表示,針對準公共化幼兒園簽約條件,台北市府不斷跟中央討論,中央有意讓北市訂定「台北市版」,如果能夠提供合理收費條件,再考慮增加設施設備、補助等誘因,私幼較有意願加入。
何明德說,目前十五縣市加入的私幼比率不到百分之廿五,未來六都比率一定比這個還要低。行政院力推幼教準公共化政策,要讓孩子就讀私幼比照公幼收費,「但如果找不到願意加入準公共化的私幼呢?」
增加誘因 收費上限是關鍵
何明德表示,衛生福利部推動托嬰準公共化,考量不同縣市托嬰中心成本不同,有不同補助計算標準,業者配合度高,讓多數家長都能享有補助。「衛福部能,教育部就不能?」讓人無法接受,希望教育部比照衛福部的彈性原則。
中華幼教協會理事長蘇傳臣說,目前六都的私立幼兒園都在等教育部的「最新條件」,預估教保品質、師生比、公共安全標準、基礎評鑑要通過和教師、教保員薪資下限差異不大,收費上限才是「關鍵」。
條件不同 全國怎能同標準
目前教育部訂定準公共化幼兒園收費上限標準,依立案收托人數六十人以下,每月不可超過一萬元,六十至一百廿人不可超過九千元,一百廿人以上收費不可超過八千。蘇傳臣說,從沒研究證據顯示大型幼兒園經營成本比較低,為何分三級收費,他百思不解。
幼兒園開在台北市的蘇傳臣說,台北市跟屏東的幼兒園不同,收費上限、薪資下限怎可能全國同一標準?如依目前的條件「我是百分百不會參加」,假設可因地制宜訂定補助標準,再來討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