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女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根據衛福部統計,約有4成持照的護理師不願意從事護理本業,再則,依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所提供的「台閩地區護理人員」統計資料顯示,近兩年的執登人數約有15多萬人,但是,實際上的執業率一直都只是58%左右,像是2017年2月執登人數為157,968人,這其中護理師138,553人(87.7%)、護士19,415人(12.3%),總執業率為58.6%,這不難看出護理人員嚴重流失的事實。冀此,衛福部基於護理人力需求,提出護理師考試應配合「一定比例」的合格制,亦即,建請採取「考試成績滿60分及格,遇總平均成績達60分以上之人數未超過50%得調整及格標準,總平均成績不得低於50分」,事實上,該項建議有別於現今依據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醫事人員考試所的規則,護理師合格須為以各科目成績平均須為60分,若有科目零分者不予及格;缺考科目,以零分計算的專業資格認定方式。

基本上,該項的建議遭到考試委員以影響護理師能力及護理實務和損及病人,會有得不償失為由而加以拒絕,只是,相與衍生的議題現象,還是有它進一步探究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反觀於營養師的證照考試,考量營養師為醫事人員應有專業養成,因此,自2018年起將限本科系畢業始能符合報考資格;以及今年(2017年)7月高等暨普通考試首次將驗光人員考試列入辦理,此等舉措除了是對於營養師與驗光人員一種制度性的專業認可外,也都是對於專業養成的有效提昇;相形下的護理人員,其配置的合理性是會直接影響到醫療與護理質量,甚至於護理人員本身的流失率,但是,對於身為主管機關的衛福部卻是認為護理人力缺口問題的關鍵點,乃是在於護理人員的培育及國家考試錄取率,因此,試圖以降低考試門檻來提高護理師就業率,藉此用來解決護理人力荒的結構性問題,而此一倒果為因的錯置建議,實乃為一種忽略護理專業的開倒車作法。

再則,近三十幾年來,臺灣的醫療院所隨著總體經濟環境的發展,而有其變遷脈絡的歷史沿革,這其中包括有1980年代在臺灣一地從北長庚(1972年)、中榮總(1982年)、東慈濟(1986年)到南成大(1987年)等多所教學醫院的陸續成立,除了為當地人民帶來醫療福祉外,同時也為臺灣的各大醫護校院提供實習與就業機會,與此同時,護理人才專業養成的教育制度與時俱變,亦即,鼓勵高職護校畢業生繼續升學進修以取得大專學歷報考護理師證照資格;各大學護理系所也廣為招收專科畢業的生插班進修,藉以提昇護理專業知能;此外,教育制度對於專業護理人才的培育更是不遺餘力,依據2016年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護理薪資與護病比所做的有效問卷調查顯示:護理人員學歷以大學畢業占64.3%、專科畢業占26.3%、研究所畢業占7.9%以及高職畢業占1.5%,可知臨床護理人員的學歷業已提昇到以大學學歷的專業養成為主,從教育制度的專業培育與臨床實務的專業需求,在在顯示出來護理的專業性是不容退讓的。

只不過,臺灣一地從1995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以來,各大醫療院所面對的是醫療給付制度改變對於醫院成本控制的衝擊影響,這使得以利益為導向的醫院經營端,就必須透過組織再造來面對財務風險控管並期待得以維持良好的照護品質,對此,在開源節流的措施的前提底下,人力資源配置上佔最多數的護理人員,便成為制度變革的箭靶所在,訴諸於縮減護理人力或遇缺不補增加工作量,而導致護理人員工作的負荷過重、壓力過大,最終選擇離開醫院或轉任其他職場,以至於演變成護理人員短缺的共輸問題。

誠然,人是組織裡最重要的資產,員工更是機構致勝的重要關鍵之一,對此,理應是要回過頭來思索如何招募與留住優質的護理人員,護理既然是一種職業,經過專業教育培訓與通過考試認證的專業人才,為何會選擇離開醫院或轉任其他職場,此一職場環境的結構性問題,除卻薪資水準的基本提問外,亦可參照美國基於對護理專業的肯定,而建構出來所謂的「磁性醫院」(magnet hospital),藉此營造出優質的護理專業實務環境,來招募與留任優秀的專業護理人員,從而維護良好的照護品質,並且同時確保醫療機構的永續經營,以達到醫病多方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