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挑長照2.0與年金改革大計的政務委員林萬億接受udn tv專訪時,坦承長照2.0擴大服務之後,照顧服務員的缺口將高達一萬三千人。

沒有人力,當然不會有服務。那麼,這缺口怎麼補呢?一是,為照服員加薪,「加到年輕人可以接受的程度」;二是,將長照役納入替代役的選項之一,好讓更多年輕新血加入長照行列。

乍聽之下,似乎言之成理:低薪就加薪,沒人就找源源不絕的役男。但若再細究,就看出這塊臨時貼上的OK繃式的救急手段,更可能重演當年政府以補助企業廿二K聘用年輕人的「德政」一樣,造成就業市場的價格崩壞,對青年就業起薪形成「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原本是底限,卻成了起薪無法超越的高標,廿二K成這代年輕人的低薪噩夢,至今縈繞不去。

政府歷年來訓練了十萬名照服員,在居家服務中留任的卻不到一成,困境何在?問題之一是低薪、收入不穩定、職業聲望不高。政府要為照服員加薪,很好;但要加到多少,才有競爭力?

受過訓練的照服員選工作的首選是醫院,一對一照顧,一天實拿二千四百元; 再者是照護機構,至少不像居家服務得在各家庭間奔波。到醫院照顧,一個月五六萬元,就算居家照服的月薪提高到三萬元,仍是比不過,人力流失無法止血。

要調動替代役來作為長照補充人力,缺乏專業訓練,是明顯的問題,如何協助失能老人移位、應付失智老人的混亂,有時連家屬都搞不定。也難怪有役男問:「把老人弄傷了,誰負責?」

再者,一般替代役薪資大半七千多元,研發或產業替代役才有一萬六,連基本工資都不到。但政院令下,役政署已說「將調整各類役別的優先排序,政策性需求會列為優先」。屆時大批長照替代役上陣,在長照預算吃緊之下,難保「替代」人力不會「常態」,當初外籍照護工不也是這樣的說詞嗎?如今廿萬外籍看護工已變成台灣長照主力了。

當便宜、年年有新血的替代役加入長照大軍,屆時一萬元的照服低薪,是否又重演當年廿二K定錨低薪的惡果?實在替目前國內大學近五千名長照系所學生捏把冷汗啊。(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