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2016年)的7月底為止,在台工作的外勞總人數高達60萬3109人,至於,未查獲、滯留台灣的逃跑外勞人數也一舉突破5萬人,也就是說,相當於每12名外勞中就有一人逃跑滯留在台灣。

基本上,超過60萬名的外籍勞工,點明了所謂的「移工」已然成為一項隱含集體意義的社會事實,連帶而來的逃逸情形,更是指陳出來關涉外勞的逃跑一事,就不單單只是侷限在勞雇雙方的微視層面,而是有其關聯到諸如外勞政策、外勞定位、外勞權益和外勞之於諸多外部性(externality)而來的滾動影響,至於,因為逃逸所連帶產生的權責關係,也何嘗不是突顯外勞之於業者、雇主或是受照顧者所必須要面對的停損設置與配套措施,就此而言,上述5萬名的逃逸外勞,實則要有進一步分析探究的必要,這是因為扣緊逃跑的國籍別、移工的勞動場域別以及薪資待遇別,那麼,要如何從單一面向的描述統計,以轉換為深度剖析的進階探究,這多少彰顯出來對於所謂的外勞逃逸事情,比較是侷限在個別的單一問題,而非是提升到棘手難題的綜融性關照以及公共議題的通盤性解套,如此一來,相與關聯的對應措施,就自然限縮在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個案工作思維,從而欠缺跨部會與跨域整合的個案管理或照顧管理謀略。

事實上,即便是相較於與其他的國家,台灣一地外勞逃跑的發生率,仍然還是維持在4%左右的合理水準,但是,對照於2013年9月之際的逃跑外勞人數正式破4萬人,以及2015年8 月一舉突破5萬人的客觀事實,那麼,為期不到兩年且逃逸速度驚人的惡化演變情形,這又未嘗不是說明了潛藏於外逃逸背後的諸多『黑天鵝』,要不是視若無睹無關旨趣便是掉以輕心於逃逸外部性所可能增生的社會代價,這當中自然也包括了逃逸外勞之於勞動力市場供需媒合的共犯結構,換言之,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斷然不應該只是聚焦在為何要逃跑?逃跑之後的善後事宜?以及逃逸行徑作為某種理性選擇而來之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與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s)彼此之間的相互拉扯?

冀此,當外勞的逃逸情事,正以失控的加快速度惡化時,那麼,要如何去正視聘僱外勞之於個人成本、家庭成本、企業成本、社會成本、國家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內部成本與外部成本的結構性分析,那麼,過於將移工的引進視為某種私領域或家庭範疇的政策調性,這才是當前外勞作為一項棘手公共議題的癥結所在。總之,文明化國度如台灣,外勞的逃逸現象理當是糾結人性、制度、環境以及文化的諸多歸因討論,就此而言,冰凍三尺的衝擊影響,自然也非一時半載可以有效化解的,只不過,相與對應的消解,理當要有戰略與戰術的併進性思辨,畢竟包括當前國內低階勞動力的缺工以及長照家庭的人流短缺,在在說明了外勞的逃逸,既是一項警訊,但也是探究檢視的一項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