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針對已邁入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的雲林縣,為了提供給長輩更為妥善的照顧服務,雲林縣政府正式啟動所謂的「關懷箱計畫」,亦即,在弱勢家庭的戶外掛置關懷信箱,再由各村里幹事、村里長、警察同仁和郵務士,每週3次以上,親至長輩家中探視,除了用以了解生活狀況外,並且在紀錄簿裡留下巡視情形和注意事項,顯然,對於該項的策進作為,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論述空間。

首先,扣緊『人、事、時、地、物』的關懷旨趣,那麼,對於「關懷箱計畫」的發想思辨,也是多重、深邃,這是因為關涉到弱勢且獨居老人的標地對象(target population),要如何將單純之生理、經濟或生活等等的弱勢情境,據以落實成為一項動態與機變的防衛體系,這多少點明出來除卻藉由到宅探視的巡視設計,以因勢利導於更多潛在福利人口的挖掘和服務外,關涉到弱勢獨居老人之於分類與分級的對應措施,宜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除此之外,回應於單純關懷訪視之際,相與關聯的衍生性需求,突顯出來的乃是探訪之後的相關配套措施,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就此而言,「關懷箱計畫」要如何從體制外以轉換成為體制內的列管機制?連帶地,從郵務士的郵政、村里長或村里幹事的民政與警察人員的警政,以更進一步地擴及到身心保健的衛政或福利資源的社政,在在說明了對於弱勢獨居長者的福利分工,就不單單只是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而是要有分流、分階與分程的對應性措施。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指陳出來,針對雲林全縣預計設置的324個關懷點,要如何從點到線以迄於面的整體性串聯,藉此讓關懷箱、關懷點、鄉鎮公所、派出所、衛生所、區域家庭服務中心以及縣府社政機關,鑲箝成為一套縝密的社會安全守護網,以讓獨自居住的長輩可以獲得更多的關心,從而擴充老人保護的概念內涵。

至於,環視供需及其媒合管理的福利服務介面,那麼,逕自對於「關懷箱計畫」的開關之際,該種的方案項目(in-kind)要如何有效整合包括現金給付(in-cash)與媒介平台(in-service)的運作型態,藉此讓包括長青食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敬老乘車方案、65歲以上長者戶政行動到府服務、祖父母托育加碼補助以及重陽敬老禮金等等現行雲林縣的老人福利措施,得以有其包括政策法令、行政協調、服務整合以及全人關懷的主軸定調,以此觀之,雲林縣府關照於己身之生態環境、問題需求、資源盤點與處遇對策的老人照顧藍圖,理當是要走一條不同的發想特色,冀此,除了「關懷箱計畫」的企圖作為外,從法定福利到政策性服務、從個案工作到個案管理以迄於從單一需求到綜融性需求,在在彰顯了透過「關懷箱計畫」的方案執行,檢視當前跨域整合和局處協調的照顧管理機制設計,是否已然建置完成和穩健運作?

總之,肯定雲林縣政府妥適運用社會資源的施政用心,藉以達到社會共好的多重目的,對此,「關懷箱計畫」雖然是兼具可近、可及、在地以及親和的諸多運作優勢,但是,關懷探視下一步的配套措施為何?特別是從初篩性質的收案到包括接案評估、開案服務及其結案後追的後續把關,要如何具體回應於包括送餐、保健、安居、接送以及社會參與等等的整體性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