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由於從事非典型勞動型態的人數有愈來愈多的發展趨向,為了保障這一群部分工時者的勞動權益及其避免淪為全職化的勞動貧窮化情形,有立委提出制定所謂部分工時的專章或專法,這使得由來許久的該項迷亂現象,就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基本上,相應於社會變遷的演化趨勢,這使得從部分工時到非典型勞動的另類就業人口,其所加總產生的集體意含,就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比如:現行部分工時的從事人員,係以餐飲、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等服務業最多;若以身分來看,又以學生占4成最多,其次的家庭主婦夫也有2成2之多;除此之外,雖然部分工時者平均每周的工時為22.2小時,但是,這當中約莫有占7.6%的3萬多人,每周的工時已經超過40小時,換言之,出現有部分工時全職化的弔詭現象,准此種種點明了關乎部分工時及其所衍生出來之預期或非預期性的發展後果,已然不再只是限縮於特定或特殊的勞動人口族群,而是一項相應於傳統、典型、主流的工作模式,要如何有其分類與分級的對應措施,這是因為:以學生或家庭主婦居大多數的部分工作者,就其勞資雙方的對應籌碼,多少預伏了更多潛藏性的發展危機,畢竟,扣緊從工作意願、工作能力、工作機會、工作薪資到工作穩定或工作願景的串聯性思考,那麼,這樣一群另類的就業人口及其相與關聯的勞動權益保障,要如何同中存異以及異中求同於國家機器的介入保護,此一攸關到部分工時的專章或專法,勢必會是未來的增修或立法的重點所在,如此一來,從雇用成本、社會利得到國家競爭的糾結拉扯,這也會是諸多利害或利益的關聯所在。

事實上,當非典型勞動已然蛻變成為勞資兩造的重要選項之一,那麼,部分工時非但不會消失,反而變相或變質已成為現行典型就業者重要的夥伴關係,就此而言,舉凡工資、工時、請假、特休假或福利等等的勞動或職工權益,是有它分軌並存的綜融性考量;連帶地,像是所得維持、工作貧窮、經濟安全及其年金貧窮的演變歷程,是否也要有因應於該項非典型勞動的生命事件,藉以思索殊異的生命歷程及其多層次社會安全的機制設計,要如何可能且可行?僅就部分工時者約占近七成的學生、家庭主婦為例,這些族群所以會採行部分工時的原因為何?係因為競賽流動較為羸弱的人力資本?僅賸可資運用的變動人力?取代性偏高的失業或就業型態?還是非典型就業對於日後培力以及育成所無法預見的積累效果?就此而言,扣緊學生與家庭主婦各自之生存環境、問題需求、資源盤點及其包括部分工時在內的勞動型態,那麼,學生身分的部分工時,是否會持續成為社會新鮮人或是社會中堅既成的非典型就業,以至於讓部分工時之於全職化以及全職化之於工作貧窮化,成為了職涯藍圖的一條不歸路?

就此而言,關於部分工時全職化一事的延伸性思考,論述的癥結點就已經不只是侷限於薪資水準等等的制度性保障,而是一種含蓋所得維持、經濟安全、人群互動、社會接納、自我成長與自我超越的『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是否有因應於世代落差而加以重塑新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