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裡有地方政府提案建議,打散現行寒暑假以及顛覆傳統上下學期制的學習型態,一舉改為春夏秋冬四學期制,對此,教育部同意試辦,但須徵得家長同意;連帶而來的延伸性思考議題,也是有他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基本上,該項的創思發想主要還是針對現行義務教育所可能出現的運作失靈現象,以提出或許可行與可能的另類選擇,只不過,回應於從傳統二個學期到未來四個學期的翻轉做法,就其問題的解決程度及其衍生出來的衝擊影響,點明出來在解套對策和配套措施尚未完全成形之際,自然是不宜過度地放大該項的創意優勢,畢竟,當下實驗教育性質的權宜做法,還是有它包括學校、家長及其生態環境等等諸多的運作利基所在,因此,倘若是貿然地全面採行的話,那麼,預期與非預期的發展後果,也要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僅就「夏季學習失落」的關懷旨趣,背後所糾結的乃是貧富家庭而來的階層化現象,因此,考察的癥結點就不單單只是限縮於究竟是要幾個學期的上課型態以及要間隔多少天的假期,而是要如何針對學習成就落差,以思索培力與陪伴的補救學習機制,是否已然建置完備,換言之,環視當前從體制內到非主流的各種學習管道,這使得無論是在學期間抑或是寒暑假期,早已經是填充了各種教育商品化的市場供需經濟!

以此觀之,從教育主管到學校當局之於學生受教權益的保障作為,又要如何從學期之中以延展到寒暑假期以及如何從常規體制以擴及到非常態性的機會教育學習;連帶地,擺盪在學習自主與自主學習之間的主體意義,那麼,由上而下的威權管制以及由下而上的創意發想,這兩者之間的和合貫通,是否更應該嚴肅地看待『教育-學習-成長-獨立思辨-心靈結構』此一命題檢視的解嚴、解構和解放,遠地不說,從國小國中的義務教育階段所向下和向上鑲箝的學前教育或高等教育階段,那麼,上述包括夏季學習失落、教育學習階層化以及成就學習馬太效應化等等的迷亂脫序情形,相關的惡質程度當只會更形不堪!准此,在這裡的論述思索理應是要從二個學期到四個學期以及從寒暑假到四季假期等等的量化思維,以提升到受教學習作為一種改變力量的增生作用,究竟是要如何具體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世界裡包括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個人、父母大人、同儕友伴到社會大眾;從身教、言教到境教;以及從外力介入到內在覺醒而來的必要性變革,就此而言,所謂革新與革心的併同思考,是有它劍及履及的必要!

總之,承當百年大計的教育,其所造成的身心戕害卻也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滾動效應,就此而言,回眸過往校園生活的學習點滴,那麼,安身立命的憑藉所在,這已然是超出所謂一技之長的專業知能,而是某種待人處世的認知哲學,是否能夠從容以對當下或未來的各項改變,以此觀之,要如何從『學生是一項最幸福的職業,但是,最為難捱卻也是等待下課或學期考試』的人性誘因裡,以找到蛻變自己的初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