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前情提要:
臺灣長工時名列世界前段班,近期又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推動四日工作制,每周上四天班放假三天」,亦即周休三日,且連署過關,因全面推動周休三日於各行各業難以適用,衝擊過大,勞團建議政府補助試辦或增加特休假,勞動部最遲須在12月7日回應。
根據統計,2024年我國年總工時達2,030小時,在OECD國家中僅低於墨西哥2,308小時、新加坡2,252小時、哥斯大黎加2,244小時,高於南韓1,859小時及日本1,636小時。根據勞動部分析,主要是台灣部分工時比例較其他國家低,因此總工時較長。
………………………………………………………………………………
在遙遠的綠蔭森林中,動物們過著忙碌的生活,每天清晨,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灑在森林的地面上,動物們便開始各自的勞動,像是松鼠忙著收集堅果,蜜蜂飛舞於花叢之間採蜜,狐狸則是在小溪旁仔細觀察魚群的動向,這是個秩序井然的世界,但也充滿了疲憊與壓力。
某一天,一隻名叫「小白」的年輕兔子,跳上森林中央的大石頭,高聲宣布:“朋友們,我有個提議!我們是否可以每週多休息一天?這樣大家就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享受生活,也能減輕工作的壓力!”
這個提議像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動物們圍攏過來,議論紛紛。
第一幕:為什麼需要三日假期?
小白認真地解釋:“大家每天工作這麼辛苦,身體和心靈都承受了很大的負擔。根據鳥博士的研究,我們森林的勞動時間比其他森林都長,甚至超過了遠方的南方大森林和東邊的山谷,再這樣下去的話,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疲憊,甚至影響健康。”
鳥博士點點頭,補充道:“沒錯,我曾經觀察過,如果動物們長期處於高壓和疲勞狀態,不僅生產效率會下降,還可能導致心理問題,比如焦慮和沮喪,我們需要更平衡的生活方式。”
一隻年邁的貓頭鷹教授,站在最高的橡樹上,他說:“我們的羽毛已經失去了光澤,我們的心靈也變得沉重。長期的勞作雖然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物質,但卻帶走了我們的健康與幸福,這樣的生活真的值得嗎?”
第二幕:反對與支持的聲音
然而,小白的提議並非所有動物都認同,狐狸老大皺著眉頭說:“三日假期?那我們的食物儲備怎麼辦?冬天快到了,如果少了一天工作時間,我們可能無法存足過冬的糧食!:
松鼠長老也表示擔憂:“我們這片森林與其他森林有貿易往來,如果我們休息多了一天,而其他森林的動物還是按原來的節奏工作,那我們會不會在競爭中落後?”
但也有支持的聲音響起,蜜蜂女王說:“我們蜂巢最近發現,工蜂們過勞導致壽命縮短。如果能多一天休息,不僅能延長工蜂的壽命,還能提升採蜜品質。”
貓頭鷹智者站出來調停:“朋友們,我們不妨先試行一段時間。可以選擇部分族群或行業試驗三日假期,看看是否真的能提高大家的幸福感和生產效率。”
第三幕:試行計畫與結果觀察
於是,在貓頭鷹智者的建議下,森林開始了一項試行計畫。首先由蜜蜂族群和松鼠家族參與試驗,每週工作四天,休息三天,同時,由鳥博士負責觀察並記錄試行期間的變化。
幾週後,鳥博士召集了所有動物,分享了他的觀察結果。他說“蜜蜂族群在三日假期的安排下,工蜂們的健康狀況明顯改善,採蜜效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因為工蜂更有活力而提升了,但是,松鼠家族雖然一開始有些不適應,但他們發現,更多的休息時間讓他們能更專注地計劃食物儲備,反而提高了效率。”
然而,也有一些問題浮現,狐狸族群表示,他們並不適合這種模式,因為捕獵需要靈活應對天氣和環境變化,固定多一天休息反而讓他們感到不便。
第四幕:多方協商與共識
面對不同意見,貓頭鷹智者再次召開會議。他說:“每個族群的需求不同,我們不能用一種方式套用到所有動物身上。但我們可以根據各自的特性,靈活調整工作與休息的比例。”
鳥博士提出了「100/80/100」的概念,即保持100%的薪資,同時減少20%的工作時間,但要求保持100%的生產效率,他解釋說道:“這個模式已經在其他森林試行過,比如比利時森林,他們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我們可以參考這種方法。”
最後,動物們達成了一個共識:森林將逐步推行彈性工作制,由各族群自行決定是否採用三日假期模式,同時,貓頭鷹智者建議設立一個「幸福委員會」,由各族群代表組成,定期檢討並調整相關政策。
幾年後,綠蔭森林成為了周圍地區聞名的「幸福森林」。許多動物選擇搬來這裡生活,他們認為這裡不僅環境美好,更重要的是工作與生活達到了平衡。
小白也成為了幸福委員會的一員,他感慨地說:“當初提出三日假期,只是希望大家能過得更好,現在看到森林裡每個動物臉上的笑容,我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尤其是適當的休息,能夠提升個體與群體的幸福感,同時,也能改善整體生產力。我們應該正視這一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一個社會都有其獨特的需求與挑戰,在推動改變時,需要考慮多方意見、進行科學性檢核並靈活調整政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追求幸福與效率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後記:
從綠蔭森林的寓言中,我們可以反思當前臺灣社會中推行周休三日制所面臨的挑戰與可能性,正如寓言中的動物,各行各業有其特殊需求,因此,政策理應是要兼具彈性,同時,可以考慮試行計畫、政府補助等方式,藉此減少政策推行初期可能帶來的衝擊。
最後,無論是周休二日或三日,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透過縮短工時、增加休息時間,不僅能提升勞工幸福感,也能讓全社會的心理健康,更加和諧與穩定。
請記住:真正的繁榮,並不是建立在過度消耗之上,是源自於對健康與幸福的共同追求,至於,改變也不是魔法,而是一項對於生活節奏的自我選擇,並且用妳自己的方式,去實現內心的和諧平衡。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經濟日報,2025.11.23:「周休三日掀話題……民眾提案連署過關,勞部須在12月7日前回應」)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