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楔子
話說:基於企業社會責任還是需要長期支持運作,對此,台新金控於2010年成立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台新基金會),並且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以專職機構持續執行社會公益及規劃慈善計劃,藉此延續台新基金會對於臺灣社會的弱勢關懷,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臺灣地區有3萬家以上的非營利組織,每年有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以上的愛心捐款,但是,善款資源超過80%還是集中在前幾大的公益團體,致使許多中小型社福團體因為知名度不高,抑或本身的機構行銷能力受限,而無法獲得要有的愛心資源,如此一來,為了能夠有效的協助中小型社福團體,台新基金會推出台灣首創第一個大型網路公益慈善活動,此一『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創舉活動,係由社福團體提出自己所規劃的公益慈善方案,透過活動網站的運作架構,由網友投票決定公益基金捐助的對象,依其得票數的多寡,台新基金會再將公益基金捐贈給入選的團體,並由入選團體執行其所提的方案。簡言之,此一運作方式不僅讓中小型社福團體可以獲得金援補助,更因為團體需向社會大眾說明提案及拉票,當可提升中小型社福團體的知名度及自我行銷能力,從而發揮有限資源用以照顧最為弱勢者身上的最大效益作用。

————————————————————————————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深處裡,為了幫助弱勢的動物,舉辦了一場名為「選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大型活動,這場活動的規則是:投票給它們認為最需要幫助的族群,而最終得票數最高的團體,將會獲得森林守護者——精鷹基金會所提供的一筆豐厚資源支持,然而,這場看似充滿愛與希望的活動,卻在進行中揭露了許多深層問題,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片森林,看看動物們如何面對挑戰,並從中學習到什麼。

第一幕:馬太效應的陰影
活動開始後,森林中的大象、獅子和熊等大型動物團體迅速成為焦點,牠們擁有響亮的吼聲和龐大的體型,能輕易地吸引其他動物的目光和選票,而那些小型動物,如松鼠、刺蝟和青蛙,則是因為聲音微弱、身影渺小,逕自被淹沒在熱鬧的拉票聲浪中,即便牠們的提案同樣都是充滿創意,但因為缺乏資源和聲量,而無法吸引足夠的選票支持。

“這不公平!”,一隻小刺蝟氣得直跺腳。“我們提出的計畫明明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小動物,為什麼我們卻得不到支持?”

“這就是馬太效應啊!”,一隻年老的貓頭鷹嘆息道出:“「資源總是流向那些已經強大的團體,而弱小者則越來越難以生存。”

馬太效應如同無形的陰影籠罩著整場活動,大象和獅子雖然有能力吸引更多資源,但是否真的能將這些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小型動物的聲音,又是否就該因此被忽視?

第二幕:天使贊助者的光與影
然而,幫助競爭中脫穎而出團體的「天使贊助者」,他們的行善對策和做法,是否偏向於那些能夠提升自身形象或利益的團體,而非幫助真正需要的弱勢族群,特別是天使贊助者的介入固然能在短期內改變競爭格局,但是否也會進一步加劇森林資源分配的不公平?

“這樣的支持真的能帶來改變嗎?”,一隻智慧的狐狸問道,“如果天使贊助者只是為了自己的目的,那麼,這場活動是否還有意義?”

第三幕:拉票與道德綁架
隨著活動的激烈和激情進行,一些動物開始採取激進的方式來拉票,牠們利用感動行銷,甚至於不惜用煽情的故事來博取同情,有些動物則是採取威脅和施壓的手段,讓其他動物感到如果不投票給牠們的話,就會成為冷血無情的罪人。

“這樣下去,我們還是在做公益嗎?還是變成了一場各取所需的交換遊戲?”一隻老龜沉重地說。“我們是否已經忘記了真正的目的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爭奪資源?”

第四幕:森林中的反思與改變
在一場激烈的辯論之後,森林中的動物們決定重新檢視這場活動的規則和目的,牠們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由貓頭鷹主持,討論如何讓資源分配更加公平,並確保真正需要幫助的族群能夠受益。

“我們需要一套更透明、更公正的機制。”,貓頭鷹建議。“首先,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專業的評審委員會,由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審查各團體的提案,而不僅僅依賴選票。”

“其次,我們應該設立一個基礎資源池,確保每個參與的團體都能獲得最低限度的支持。”,狐狸補充道。“這樣可以避免弱者完全被排除在優勝劣敗之外。”

“最後,我們需要教育所有動物,提高牠們對於公益活動的認知。”,老龜說。“讓大家明白,投票並不是一場道德綁架,而是基於理性的分析和事實的判斷。”

第五幕:共生共好的未來
經過這次反思,森林中的動物們開始採取行動,改善投票活動的運作方式,牠們明白,真正的公益並不是一場你爭我奪的零和遊戲,而是一個共生共好的認知教育過程,唯有當所有族群都能參與其中,並獲得應有的支持時,整個森林才能變得更加繁榮和美好。

然而,即便如此,這片森林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說:要如何平衡大者恆大的馬太效應與弱者求生的迫切性需求?如何確保天使贊助者的純淨性?如何避免道德綁架和資源浪費?如何推動非營利組織建立更有效率和公平的運作模式??以及如何借力使力建置非營利組織應該要有的運作利基條件?這些問題仍需所有動物共同努力去解決。

這片森林中的故事,也許正是我們人類社會的一面鏡子,在追求公益與正義的道路上,我們是否也該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行善的初衷與方向?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