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年來臺灣社會的校園性平案件通報數量,出現逐年上升的加惡趨勢,這顯示全社會對於性別平等問題的重視,然而,調查人力不足及調查流程的冗長,導致許多案件無法得到及時處理,進而引發被害的學生,必須要面臨到二次傷害,這也讓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現象,實有加以嚴肅探究之必要。

根據最新報導,臺中市在今年(2025年)的上半年已經有超過2,000件起的校園性平案件,然而,臺中市性平委員會的調查小組卻僅有21名成員,呈顯出來性平調查人力配置的嚴重失衡,尤其是這些性平案件的調查時間,通常需要長達4個月,被害人與加害人在此調查期間還是處於同班或同校園的長期共處,以至於增加了二次的傷害風險,就如同媒體報導所言,某高中發生的性平案件中,男學生因求愛不成而強行抱住女學生,此一通報案件直到9月底才成案,然而,調查期間兩造的同學,仍然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生活,導致女學生的心理認知持續受到驚恐、傷害。

至於,造成校園性平案件調查人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歸因:(一)專業人員缺乏:目前全國並沒有專職的性平調查人員,所有調查人員均為兼任,缺乏專業訓練和經驗,換言之,從有人、有專人、有專職的人,到有專業素養的專責單位投入性平調查工作,這將會是性平調查建置化的關鍵所在;(二)案件數量激增:隨著社會大眾對於性別平等問題的重視,通報案件數量逐年增加,超出了現有調查人員的工作負荷,此一需求和供給的媒合失衡,直指出來用以推動性別平等的認知教育之際,實有必要進行對應性配套措施的超前部署;(三)調查流程繁瑣漫長:依照規定,性平案件的調查時間最長可達4個月,這樣壓迫的時間限制,在案件數量激增的情況下,增加調查人員的負擔和被害人必須要去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四)臺灣社會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和文化背景,對於性平案件的處理,也會產生深遠影響,比如,一些學生家長或教師可能對於性別暴力問題抱持淡化甚至忽視的態度,這也讓被害的學生在通報和調查過程中,難以獲得足夠的社會性支持。

冀此,針對上述問題,當有以下幾項的改善對策:(一)增加專職人員:應考慮設立專職、跨領域的性平調查人員,並提供必要的培訓,據以提高調查效率,同時,也可強化調查的專業性和公信力;(二)簡化調查流程:建立標準作業程序,簡化調查流程,縮短調查時間,減少被害人面臨的心理壓力,特別是調查期間應有的停損保護機制以及預算經費的充足編列;(三)加強校園宣導與教育:在校園內加強性平的認知教育宣導,提升學生對於性平調查的程序正義和性平真義的實質正義,如此一來,理當扣緊不同學制的兒童、少年及其所對應的心智年齡、家庭動力、同儕團體和時代潮流,以進行分類分級、分年齡分層次的分流處遇;(四)推動大數據的資料勘查分析:扣緊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等「性平型態」,以及行為人或被害人之性別、年齡、身分別、學制、學校、態樣,及其當事人關係等「類別屬性」,以進行整全多層的探究、析論,從而找出歸因事由、演進歷程和統整性服務的類別性、情境性和針對性等不同的治理策略。

職是之故,校園性平案件的調查,已然不只是一件單純的法律範疇問題,更是一個涉及社會結構與文化主義的深層次問題,畢竟,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歷程雖然已有進展或進步,但是,仍需面對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和社會文化等結構性挑戰,尤其是在某些偏遠或資源匱乏地區,校園管理者可能缺乏處理性平案件的意識和能力;連帶地,現行的法律規範與實際執行之間仍然存有顯著落差,使得被害學生難以在第一時間獲得應有的保護,就此而言,在這樣的背景底下,現行的校園性平案件調查,需要更為全面的制度改革和社會性支持,特別是如何加強全社會對於性別暴力零容忍共識,以及在教育體系內融入更多關於尊重與共融的價值觀,以此觀之,未來的調查機制,也就不僅僅止於關注案件的處理進度,而是應該建立一個以被害者為中心的支持系統,尤其是更要重視其心理復元、安全需求與權益保障,並在相關法令規章的引導下,建立一個更為健全的校園性別平等環境。

總之,隨其校園性平案件的通報數量逐年攀升,既反映出性平問題已然成為一項兼具集體意涵的客觀事實,但也暴露現行性平案件調查機制的諸多運作問題,包括調查人力、制度設計、運作流程、社會文化結構等方面,如此一來,透過像是增加專職人員、簡化調查流程,以及加強宣導教育等因應措施,當可改善目前的運作困境狀況,但是,終極目標乃是期望能夠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公正的校園環境,來讓每位莘莘學子們都能在性平的環境氛圍中,蛻變成長和卓然有成,請記住:校園性平案件的調查,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上升或一份數據的統計,而是一個全社會對於性平價值的深刻反思和實踐召喚,特別是每一個案例的背後,皆承載著一個生命文本、一段暗夜故事和一份天光期待,每一個挑戰的背後,也都隱藏著改變的契機與希望的曙光。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0.23:「台中校園性平案多,調查人手不足」)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