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之2📚
01.協助員工新北市
02.導盲行穿難適從
03.全球危機農作物
04.兒少安置反增量
05.東華大學夜市化
06.目的良善勞動部
07.技科大學普生化
08.長照建言四策略
09.移住人權多面向
10.停復保制入歷史
11.土洋牙醫大對決
12.劍橋字典有顯化
13.變性公民收出養
14.台灣首冠十二強
15.第三人生有大學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十二月份的第五周之2(2024.12.30)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協助員工新北市」、「導盲行穿難適從」、「全球危機農作物」、「兒少安置反增量」、「東華大學夜市化」、「目的良善勞動部」、「技科大學普生化」、「長照建言四策略」、「移住人權多面向」、「停復保制入歷史」、「土洋牙醫大對決」、「劍橋字典有顯化」、「變性公民收出養」、「台灣首冠十二強」以及「第三人生有大學」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協助員工新北市」,新北市人事處於2011年正式開辦所謂的『員工協助方案』,從第一年只服務19人次,到今年(2024年)成長25倍達489人次,這其中有8成是尋求心理諮商資源,顯然,從公務人員到尚無任用資格的公家機關員工、從直接到間接的身心壓力、從與工作相關到無關涉工作的身心壓力、從壓力管理到身心減壓、從心理法律財務醫療管理到職涯發展的協助服務、從每人每年4次得核給公假到4次過後的接續協助服務,以迄於設置專用信箱、專線電話,抑或是直接提出諮詢(商)需求服務,指陳出來如何啟動及時求助、專業求助、第一時間及時求助專業及其後續配套措施所關乎到求助認知基模以及內外歸因的通盤性檢視,這將會是審視該項員工協助方案之於效率與效能的基本提問,畢竟,高達8成的協助項目係乃聚焦於心理諮詢(商),顯有將複雜議題予於特定面向之嫌,連帶地,如何針對包括不同局處、位階層級、工作環境、勞動屬性、個人家庭動力以及系統運作歸因,以進行對於公家機關員工身心圖像的舖陳勾勒,更屬迫切、必要,特別是關乎到投身公家機關工作、公家科層組織官僚制度及其職涯規劃大環境的相互糾葛,這也讓思索尋求協助服務,已然是冰凍三尺某種身心適應不優的預期性表徵,更遑論於員工尋求協助,背後實有其包括職場霸凌、生命事件、權控關係的可能拉扯;「導盲行穿難適從」,國內約5.5萬名視障者,但是,難以改變還是在於行進之間的諸多移動障礙,這也讓從警示帶到定位導盲磚、從導盲磚到導盲行穿線、從養護工程單位或地方公所施作到導盲行穿線係屬交通號誌而由交通單位施作管理、由應該要有的標準配備到有所權變的機動設置、從交通路口到一般街道巷弄、從六都到其他縣市、從物理環境到人文素養,以迄於包括問、拍、引、報等動態性協助,顯現出來的是,關乎到視障者的諸多阻礙,已然嚴重影響到應有之社會參與及其健康促進的障權維護;「全球危機農作物」,以農立國的生存發展基調,業已面臨到極端氣候環境所招致水資源短缺的用水危機、農作物生產的碳排放危機,進而必須透過創新以維持農產、減碳等多重挑戰,畢竟,約占全球用水70%的農業用水,預估至2080年中期,全球人口將達到103億人之多,此一因為嚴重缺水致使農業生產追不上人口量增的全球化生存危機,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畢竟,這當中糾結有從氣候變遷、水資源短少、生產糧食、碳排汙染及其無法生養人口之於環扣鑲嵌且惡性迴圈的相互加惡;「兒少安置反增量」,資料顯示,安置兒少占總體兒少的人數比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從2019年的1.31‰,上升至2023的1.35‰,共計有4,590名幼兒被安置,顯然,從兒少身心疾患的個人動力到雙親因藥毒癮、酗酒、精神疾病的家庭動力、從家內父母到親屬照顧、從血緣照顧到家外安置、從寄養家庭到類寄養家庭、從類寄家到團體家庭、從團體家庭到兒少機構,以迄於從『關係為本、創傷知能、發展焦點、能力中心、家庭參與、生態導向』之六大原則,到『兒少家庭、照顧團隊、督導、領導管理、外部網絡』之五種層級的『CARE:啟動兒少關懷的正向循環』,多少顯現出來西方文明的〈兒童權利公約〉,如何得以落實東方台灣之於保障兒少權益的具體作為,這部分自當是需要有從醞釀、發微、內化到兼具本土、在地特色之兒少保護的創造性轉化變革工程,畢竟,追索所謂『原生家庭、親生父母、和諧婚姻、美滿生活、安全堡壘』的華人文化性期待及其家庭組成內涵,早已隨其社會變遷產生量、質鉅變與劇變的發展趨向,如此一來,擺盪於『社會安全vs.安全社會』、『家庭照顧vs.照顧家庭』、『問題兒少vs.兒少問題』及其『兒少安置vs.安置兒少』之間的銜接與斷鏈,實有必要進行通盤、總體、整全、多層、綜融的考察、探究,而非是一味於技術指引的工作模式思維;以及「東華大學夜市化」,東華大學連續5周在校內試辦『東華夜市』,學生反應熱烈,第一天便人潮滿滿,至於,校方之所以力推該項校園夜市,主要是因為學校地處偏僻,學生大多仰賴交通工具,導致車禍肇事偏高,因此,校方決定和攤商合作舉辦夜市,希望校內有更多活動以吸引學生就近參加,藉此能夠降低車禍案件,若果,校園夜市化是為了解決民生需求,那麼,是否要有常態性的固定擺攤,連帶而來的是諸如夜市邊際效益遞減、其他衍生性需求以及如何有效降低校園肇事的軟硬體建置,均有通盤檢視反思之必要,更遑論設校於偏遠地區的道為本謬誤,直指該項有待商榷的校園夜市化,實乃是預期之中的發展後果。
其次,「目的良善勞動部」,日前發生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吳姓公務員遭受上級分署署長的權勢霸凌致死疑案,雖然,該名分署長從由原先的降調改為2大過免職之以正視聽的嚴懲處置,同時,行政院長與總統先後對外致歉,勞動部長也請辭獲准,但是,該項行政咎責的背後,卻有其包括錯失危機處遇的第一時間、錯判民眾的社會觀感、夾帶通靈說與目的良善的不當言談、突顯虛設的內部申覆管道等匪夷所思情事,無疑地,此一『權勢霸凌潘朵拉盒子』的加惡情形,勢必是比想像之中來得複雜、深邃,畢竟,事件發生之後,接踵而至的更多機關霸凌事件,已然引爆了從中央部會到地方縣市政府、從部會局處到各級機關、從彼得原理到帕金森法則、從夠格適任到制度培力、從反應學習到行為績效、從權力到權威、從文官永業制保障到留優汰劣考評機制、從個人失職到政府信譽、從管理素養到救濟管道、從考績嚴懲到正當程序、從權控關係到權勢霸凌、從政府機關到民間單位、從直屬關係到媒體民代、從不當對待到語言精神冷霸凌,以迄於從公私協力互動到權控不對等,皆有其系統性失調、壓迫性結構、制度運作失靈之於諸多公私各自及其公私兩造之於職場霸凌的更多橫行身影;「技科大學普生化」,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近年招生名額有超過三成係開給普通高中學生,導致原本屬於技術型高中學生的名額被挪去給普高生,顯然,從學術體系到技職體系、從普通大學到科技大學、從普高生到技高生、從科技大學普高生化到普通大學技高生化、從內含到外加的錄取名額,以及從總招生名額到少子女化生員減少,該項另類的學用融合教育,實有通盤檢視之必要;「長照建言四策略」,因應於近百萬的長照人數,但是,居家照顧人力的成長率卻是不增反降至僅有5萬位居服員,連帶地,諸如薪資待遇偏低、職涯發展缺乏其他資源支持等居服員的職場劣勢,這使得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順勢推出《長照3.0居家照顧服務政策建言書》,呼籲政府在長照上要遵循包括精進品質管理、厚植人力資源、改革給支付制度與發展專業評鑑在內等四大策略,顯然,人流、金流、管理績效流在內的相關訴求籲請,實有回歸於長照保險化、夥伴化、素養化和人權化的基本提問;「移住人權多面向」,從包括仲介引進、自行聘僱、逃逸移工到合法入境非法打工在內的移工數量,早已突破有百萬人之譜,這使得關乎到移工政策、法令規章、制度調控、整合服務及其從權益保障到福利促進的諸多事項,皆有進行大破、大立的必要性變革,畢竟,從外籍勞工的『外勞』、移動勞工的『移工』到三讀立法通過的『新住民』,早已成為一項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勞動生力軍,如此一來,從消耗財到公共財、從短期效益到中長期成本,以迄於從單純的聘僱關係以進化到生存夥伴關係,直指出來的是關乎到移工或移住的議題現象,諸如認知、態度、行為的心靈結構及其態度、技巧、知能的人文素養,實有其與時俱進之必要,就此而言,該項『移動—工作—移工—居住—移住事宜—權利福利—移住人權』的關懷旨趣,其所意指的乃是如何得以安住其心,藉此讓這一群在台灣島國打拼奮進的不同人種、族群,得以找到安身立命的生活憑藉和生存哲學;以及「停復保制入歷史」,憲法法庭於前年(2022年)判決『健保停復保制』未以法律規定違憲,衛福部須在2年內修法,否則,相關規定失其效力,並即將在今年的12/23屆期,對此,衛福部決定不修法,因此,停復保制度將自12/23起失效,未來旅居國外仍要繳保費,預計健保每年收入面約增23億元,誠然,現行預定出國6個月以上者可停保,期間免繳保費,致使衍生許多長年旅居海外的台灣民眾,每當受傷或生病時才短期回台,繳納少許健保費就能復保、享有健保給付,引發公平性爭議,顯然,從個人的小利到集體的公益、從個人主義到集體主義,其所欠缺的社會連帶依附,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癥結所在。
最後,「土洋牙醫大對決」,扣緊文化主義的認知基模及其心靈結構,這使得醫科學生成為成龍成鳳的佼佼者,如此一來,對於那些未能魚躍龍門於醫科大門的莘莘學子,便有其海外求學甚或是專設國際專班的另闢蹊徑管道,連帶地,一旦,海外的求學經歷要復歸、接軌於國內的職場就業,這兩者之間的轉換或轉銜,實有其應有的把關建置,換言之,針對該起『波波牙醫』的命題意旨,理當具體反思從於2008~2010年間之際的『「當初』、2022年之際〈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的『過往』、到2024年之際《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113-116年度)》的『時下』,所關乎到包括政策定調、法令增修、制度調控、系統整合或配套措施的通盤性檢討,就此而言,相與關聯的議題現象,便有進一步議論之處,這其中包括:從國內就讀醫學院學生到海外留學台籍生的專業自我內涵落差、從包含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歐洲醫療等先進地區到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後的學歷認可、從中東歐等國欠缺實習經驗的畢業台籍醫學生到直接返台報考國考取得醫師執照的舊制、從海歸學生的先通過學歷甄試到報考國家考試的新制、從舊制到新制及其修法後已在九大地區或國家之合法註冊醫師並已實際執行醫療業務5年以上者將可不用學歷甄試的過渡時期、從波波醫生名單揭露到醫療品管內控機制、從牙科醫師到其他科別醫師的行醫服務品質、從市場規模到醫生數量的利益衝突、從偏鄉牙科匱乏到波波牙醫補實的切割式處置、從醫療疏忽到醫療糾紛之於一體適用的醫事人員查詢資訊化系統管理、從偏鄉地區到不山不市之於醫療人權的醫療資源配置布建、從醫學生運動到民眾權益的比例原則等命題檢驗,終究是要回到該項的策進作為,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及其可以讓問題解決到什麼地步,並且又會衍生什麼樣的衝擊影響,顯然,糾結於後門、巧門、旁門、小門、正門、大門、側門之間的和合分殊,又豈於一字之差,而是有其教、訓、考、用、推一線之隔所關乎到『個體—制度—大環境』的綜融性考察、思辨;「劍橋字典有顯化」,英國《劍橋字典》(Cambridge Dictionary)11月21日遴選出『manifest』為其2024年度的代表字,中文譯為『顯化』的『manifest』,強調的是運用重複自我肯定的正向信念,相信自己能夠達成夢想,進而讓願望成真,從而突顯在經濟與社會動盪之際,民眾對於心靈力量、實現願望的迫切渴求,無疑地,讓夢想得以成真的該項提升自我效能,實有其心在那裡,成就和幸福便在那裡的實踐意涵,以讓期望與行為、信念與行動,產生正向回饋的轉化機制,據以投射出來對於茫然未來的可能改變;「變性公民收出養」,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法案,正式禁止俄國兒童被允許變性的國家公民收養,此外,也禁止提倡『不生育』和鼓勵女性『生8個』的生活方式,顯然,出生、收養一事所關涉到就不僅止於經濟、產發,亦有其來自宗教、文化等等意識形態的相互糾葛;「台灣首冠十二強」,中華隊在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冠軍賽以四比○完封日本國家隊,這更是中華隊在包括奧運、經典賽和十二強等三大賽,史上的第一次奪冠,對於將棒球視為一種國家運動、社會連帶、國族認同的台灣隊來說,從敗戰挫折的反應、記取教訓的學習、精進自我的行為、首次奪冠績效到超越自我限制的典範建構,實有其天時地利人和、內外歸因及其個別之球隊、四級棒球之制度和野球大環境的通盤性檢視;以及「第三人生大學」,因應55歲以上人口教育及技能訓練需求增加,教育部正規劃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招生對象係以年滿55歲者為優先,依目標學員需求開課,據以提供彈性修業方式和較彈性的入學管道,同時將邀請大學校院加入試辦,鼓勵55歲以上民眾進入大學終身學習,以此觀之,從正式管道到另闢巧門、從單純設校到策略聯盟、從樂齡社區大學的制度變革到第三人生大學的另類新猷、從推廣教育到終身學習、從55歲大齡到跨齡時代、從青銀共學到混齡上課、從累計學分到文憑採計、從第一第二人生到第三人生、從開放大學到世代融合、從社會連結到健康促進、從學習慣性到性格局命、從功利主義到公益人生、從第三人生的大學化到社區生活化,以迄於第三人生終身學習化、高年級實習生化、真人圖書館化,在在都有總體規劃布建之必要,以此觀之,包括高齡者圖像的勾勒、人力的盤點、策進的作為,宜有解構、新構之必要。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