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發函全台大專校院,通知114學年學雜費調幅為0.7%,學校若欲調整學雜費可向教育部遞件。台師大已表示,今年不會申請調整學雜費;私立大學則指出,每年僅能申請調整一個「便當價」,且高機率不會過,學雜費調整機制已形同虛設好多年。
教育部每年參酌學校教學成本及受教者負擔能力,並依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受僱員工薪資年增率,核算出114學年度學雜費收費基準調整幅度為0.7%。
又近年隨通貨膨脹,今年學雜費收費基準調整幅度0.7%,仍比113學年0.61%、112學年0.53%來得略高。若以公、私立大專校院每學期學雜費約2.5萬、5萬元計,一學期僅能調漲175元和350元。
又昨天立法院聯席會議審查4100億元特別條例草案,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表示,教育部分得的200億經費中部分要用以補助大學,「到民國116年前,台灣的孩子都不用增加學雜費。」
一名私立大學校長坦言,不用談未來3年,已逾10年台灣的大專校院漲不了學雜費,所以近年才有3所私立大學告教育部,爭取學雜費正常化,但即便學校告贏,也僅有該案的3校獲得調整,其他學校還是很難獲得教育部許可。但學雜費凍漲,在高通膨社會下無視學校辦學成本,「這樣真的是愛學子嗎?」
該名校長也表示,對大學而言一學期能漲的額度形同「便當價」,學校卻要承受學生和社會等各界罵名,且還有高機率不會通過,學雜費調整機制每年公布,但評估已失去意義。
教育部則表示,學校若遇調整學雜費,應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有關「財務指標」、「助學指標」及「辦學綜合指標」審議基準檢視,並依辦法第9條規定完成「資訊公開」及「研議公開」等校內程序,完成程序後將文件於6月25日前送交教育部,並須將送審文件同步公告於學校網頁。(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5.1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