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教育獎走過逾廿載,累計已有一二二一位優秀學子,因不畏困境、以順處逆獲頒殊榮。他們的故事為社會注入正向暖流,但得獎光環褪去後,如今仍高達三成獲獎者有就業需求,甚至有就醫和就養需求。「總統教育獎們」拔尖後仍難築夢,人生路途依舊難行。

「總統教育獎們」獲獎後,過去外界幾乎沒再給過他們關愛的眼神,後續生活也甚少被關注。教育部國教署三年前為此特別在遴選分組外,另外成立發展分組委員會,依獲獎者受訪意願,實地訪視、分階段追蹤二○○一年至二○一七年獲獎者,至今已訪視二九一位。

但訪視後發現,當中有不少人仍在逆境求生,人生路途未因得獎而走得順遂,尤其難以就業。受訪視的人中,逾三成受訪者有就業需求(八十九人),近兩成有就學需求(五十六人),另各一成有就醫(卅三人)或就養(卅一人)需求。

總統教育獎發展分組實施計畫主持人吳芝儀說,不少獲獎者是多重障礙者,即使具備專業能力,卻可能受限社會對身障者的刻板印象,形成「有機會面試,卻難實際取得就業機會」的情況,發展分組正協助媒合民間資源,提供他們穩定就業的機會。

有的則面臨就學困境。吳芝儀說,國內尚未針對總統教育獎有升學加分制度,僅針對既有弱勢身分提供升學協助,也有部分獲獎者反映希望能提供獎助學金,或在校園內興設無障礙空間等。

部分獲獎者因是罕病患者,需要特殊醫療照護或就養服務。吳芝儀提到,有些特殊疾病、罕病醫藥品健保不給付,也有得獎者盼能定期更換輔具,另還有復康巴士、居家照護等,由於費用較高,有時必須媒合政府資源介入,若政府無法即時挹注,就得媒合民間團體。

「遴選分組是拔尖,發展分組是築夢。」連續參與遴選、訪視至今已十年的總統教育獎委員黃乃輝表示,把發展分組做好,才能銜接得獎者國小到大學後的生活,讓得獎後就學路平穩,就醫也能受照顧,甚至能扛起整個家庭。

黃乃輝還說,過去訪談後會致贈「總統教育獎」獲獎者原子筆、背包及保溫杯等紀念品,但他認為,倒不如把這些用品換成「現值卡」,讓獲獎者在有需要的時候能發揮功能。(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