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意識(Gender Awareness)

基本上,一個人的言行,大致源自於長時期內化的價值,而這種內化的價值會成為每一個人穩定、持久的意識,同時也是性格的一部分,以作為未來選擇的標準或是用以合理化自己的所做所為,而這種內化後的穩定性格,經常也會反映於性別意識並且演變成為某種特定性別的刻板印象,乃甚至於持續發展成為國民性格的一部分且牢不可破,就此而言,生理範疇的性別(sex)與社會文化範疇的性相(gender),這兩者之間並無對等的必然性,即使前者是與生俱來的,而後者則為所後天形塑而成的,但是,在後天形塑的過程中,卻也處處可以見到性別的偏差概念所產生的影響,從而不知不覺限制性別角色的成就發展,也就是說,這些偏頗的性別概念深入於社會、文化、家庭及學校教育之中,成為牢不可破的僵化概念而不易改變,唯有先從察覺開始做起,深入解析社會、文化、學校教育或媒體內容所潛藏的性別偏差概念,以批判的精神針對不合理現象進行反省與批判,避免性別歧視壓迫人性的發展潛能,讓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得以有所解構和撤除性別偏見的壓迫枷鎖,並且以開放的態度重新建立更為人性化的概念,以讓人類的潛能不至於因為性別的偏差期待而受到限制,性別歧視也得以不再發生。

資料來源:鄭杏玲(2009)。「性別意識的形成、解構與再建構」,<性別文化與通識教育研討會>。
延伸概念:性別、性相、性別刻板印象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庭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