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教育部最新所公布的幼兒園概況統計顯示:因為受到少子女化的影響,103學年度全國的私立幼兒園數量較前一個年度減少了92所,不過,相形之下的公立幼兒園所則是呈現增加的變化趨勢,這也使得相與關聯的論述意涵,便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基本上,少子化的生育模式及其所帶來預期或非預期的衝擊影響,早已是讓嗅出商機的民間業者有所因應防範,因此,關注點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103學年度全國私立幼兒園所減少的92所以及相對增加46所的公立幼兒園,而是該項直指市場導向和政策誘因的學齡前兒童福利,究竟有無它所應該要有的策進作為,畢竟,回應於人文區位的地理環境差異,那麼,較多公立幼兒園比例的農業縣市,就其師生比或幼教品質,要如何捍衛較佳利益的兒童權益?連帶地,現行公辦公營幼兒園、公辦民營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私辦私營幼兒園以及社區互助式或部落互助式幼兒園;以及包括0-2歲的托嬰中心、3-5歲的托育資源中心、0-12歲的親子館以及6-12歲的課後照顧服務,又要如何在商品化與去商品化以及市場營利和社會福利之間,以取得某種的衡平關係?

值得留意的是晚近各個直轄市政府所標舉公共照顧之責的介入模式,這使得林林總總的公設民營型態,造就一遍福國利民的兒童照顧假相,畢竟,有限的公共資源要如何讓服務的人數像是托嬰中心或幼兒園以及提供的人次像是托域資源中心或親子館,得以達到成本效益的次佳考量抑或是雨露均霑的社會效果經常會是優先於個別差異的成本效果?連帶地,倘若接受公共照顧係為一項基本的兒童權益,那麼,有限名額的托嬰中心或幼兒園,又要有那些積極性的差別待遇,藉此維護抽不到籤的以及未能可近設置園所之幼兒家庭的迫切需求?

最後,公共屬性的托育資源中心或親子館,在訴諸於數量大幅增加的同時,相與對應的照顧品質是否也會因為藉由成立公益屬性的民團組織,而讓利潤導向的民間業者逕行謀利之實的另類操作?乃甚至於出現為委辦而委辦的委外素質議題?准此,在這裡的發想提問乃是要就其兒童照顧的人身權益一事,以進一步地思考政府的角色扮演和功能定位為何?特別是該項來自於身份確認的福利津貼手段,標舉普及、品質、平價的方案目標,是否也會衍生出來因為地方政府資源落差所形成的福利階層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