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台灣陪產員發展協會理事長

  根據內政統計通報而來的去年(2011年)臺閩地區的人口結構圖像,已然是出現更多的延伸性討論。

表:近年來臺閩地區人口結構圖像一覽表

年度別 總人口:萬人 人口增加率:% 性比例:% 扶養比 扶幼比:% 扶老比:% 老化指數:%
2007年底 2,296 3.57 102.28 38.43 24.30 14.13 58.13
2008年底 2,304 3.42 101.89 37.70 22.34 14.36 61.51
2009年底 2,310 3.59 101.34 36.93 22.38 14.56 65.05
2010年底 2,316 1.83 100.94 35.85 20.16 14.59 68.64
2011年底 2,324 2.71 100.57 35.07 20.37 14.70 72.20

資料來源: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

  首先,關於2011年人口結構圖像的整體形貌,包括有:戶籍登記人口為2,322萬4,912人,總增加率2.7‰,雖然相較於2010年是增加了 0.97‰,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自然增加而非是社會增加,換句話說,就長期來看,臺閩地區整體人口總的增加率依舊是呈現遞減的變遷趨勢,而成為一項 發展的觀察警訊;連帶地,2011年自然增加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2010年遭逢虎年的文化性因素,但是,倘若是進一步架接在2012年的龍年,那麼,除了 預期新生嬰兒數的逆向增加外,相與關聯的配套措施,這更是後續重要的社會人文工程!?

  其次,2011年同期人口結構的扶老比為14.7%,持續呈現平穩的上升趨勢,相形之下的扶幼比則為20.4%,雖然還是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近10年 間平均每年則是下降0.9%,以致於扶養比續降至35.07%,乃甚至於在世界各國當中都是偏低者。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在於要如何針對勞動人口 (2011年底15-64歲者計有1,719萬4,873人占總人口之74.04%)及其幼年人口(2011年底0-14歲者有350萬1,790人占 15.08%)與老年人口(2011年底5歲以上者252萬8,249人占10.89%)在內的依賴人口,就其彼此之間的生養負擔而來的拉扯關係,以思索 高齡、少子女化所招致的單向與交互影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起我國邁入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以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持續攀升,以2011年底為例,老年人口的比例已達10.9%,老化指數為72.2%,而近3年間更是大升 10.7個百分點,以此觀之,高齡事實而來的老化議題,已然是一項舖天蓋地而來的燃眉之急!?

  最後,扣緊從個體經驗事實而來的集體與整體層次,那麼,2011年臺閩地區的人口結構圖像,亦直指某種人文區位之性別對治的發展性落差,比如:2011年 臺閩地區男性人口為1,164萬5,674人(占50.14%),女性人口為1,157萬9,238人(占49.86%),性比例為100.57,但是, 如果是就各個縣市的性別人口屬性來看,那麼,除了新北市、臺北市、新竹市、臺中市、嘉義市為男性少於女性外,其餘的縣市均為男性人口較多,換言之,性別比 的差異狀況是否與區域之間的社經發展水準,有其一定程度的牽動關係,這一點還是有待進一步的廓清;連帶地,性別失衡的影響變數,理應也要納入為個別區域之 服務規劃以及策進作為時的考量因之一,像是性比例以臺北市92.9最低、連江縣136.5最高;老化指數的縣市別差異則是以嘉義縣119.3%最高,澎湖 縣110.8%次高,而以桃園縣48.1%則為最低,如此一來,性比例、老化及其所牽動的年齡層、婚姻狀況、家庭結構、社經條件等,彰顯出來各項人口現象 的處遇對策,的確是要去正視到人文區位的分殊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