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時值2023年5月17日的今日,乃是『國際不再恐同日』的全球性節日,對此,台灣地區多個民間團體公布所謂的「大專院校跨性別友善校園體檢報告」,報告裡顯示出來參與調查的這七所大學,總共只有45間性別友善廁所,最少的甚至於全校只剩1間的性別友善廁所;連帶地,這七所大學更是統統沒有設置性別友善宿舍,這也讓建構跨性別校園友善環境,成為一項值得深究的變遷課題。

基本上,該項非機率的調查報告,主要是用以回應『國際不再恐同日』之於通過性的應景儀式,以此觀之,當跨性別的議題旨趣,還是限縮在精神理念的抽象層次,那麼,上述物理環境不盡友善的校園設備措施,本屬於一項預期之中的發展後果,如此一來,在這裡的考察真義,就不全然只聚焦在諸如學籍性別資料與呈現、友善廁所、宿舍入住機制、課程規畫以及校園風氣與支持系統等五大面向的各種建置措施,是否對於跨性別的學生足夠且友善,而是要進一步從這些不優、不佳抑或是不妥的外在設施或制度設計,復歸於包括態度、技巧、知能等等所應該要有的跨性別素養,就此而言,以台大、屏科大、東吳、成大、高醫、中山及清華大學這七所高端的前半班大學,呈顯出來的都是有待精進改善的不友善跨性別校園,更遑論於台灣地區的整體大專校院或是各級學制的校園環境及其日常生活,又要如何找出從『生理性』到『心理性/別』、『社會性/別』、『文化性/別』,以迄於『認知性/別』之於性/別的主體性意義,無疑地,關乎到推動跨性別融合教育的變革工程,才剛要開始。

准此,在這裡延伸而來的針砭思忖,包括有友善的跨性別校園環境之於從有到無、從不佳到適足、從私密場域到公共領域,以迄於包括學籍的性別資料、友善廁所、宿舍入住機制、課程規劃,如何導入跨性別觀點的人權模式思維,特別是透過「由下而上」的對話機制,藉以投射出來「由上而下」的另類父權體制或壓迫結構;連帶地,如何從跨性別的生理範疇、性別主義,以拉高關照視野的論述角度,這也使得關注之處,也不再只是限縮在從廁所到寢間、從課程規劃到校園風氣,而是該項隱含公共空間與私密場域的不同範疇,彼此之間相互的拉扯互動,及其所形塑出來某種潛藏、無形、默會的『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進而加深對於跨性別者更多的不利處境,這才是對於跨性別者進行人身排斥的真正糾結所在。

最後,相較於有待創造性轉化的跨性別議題,對於校園裡的障礙者師生來說,環視於當前校園豈止於不友善的物理環境,此一環環相扣、層層堆疊的『交織性』,更是有待對於從『障』到『礙』及其『障礙』的解構、重構與新構,這部分的社會性關注,是值得障礙者團體多些結構性翻轉的策進作為。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