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畫明年三月針對十八歲青年,每人發放一千二的「文化成年禮」,使用範圍包括買書、欣賞展演與看電影等,但外界憂心光撒錢恐難達到啟蒙效果,文化體驗難保不會變質為文化血拚。藝文界呼籲,文化部應跟教育部跨部會合作,促成高中藝術教師與劇場、博物館與獨立書店連結,才能引領學生進劇場、逛獨立書店。

「文化成年禮」概念早在二○一○年時便已成形。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提出針對國中生發放藝文體驗券,使用範圍僅限藝文表演,但因財政不足流產。之後洪孟啟、鄭麗君兩位文化部長陸續提出針對學生發放圖書券、文化卡構想,用券範圍也逐步從藝文展演、圖書,到如今加入看電影。

不管是最初的藝文體驗券或文化卡,定位單純而明確,就是讓學生使用這筆預算看展演,從而啟蒙對劇場、音樂會的興趣,是一種「成年禮」。

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說,這個世代沒有上劇場、博物館習慣,藝文體驗券使用目的限縮於展演,便是希望讓學生有看戲聽音樂會的初體驗,進而培養劇場新觀眾。但如今「文化成年禮」定位成「常態化的藝FUN券」,還能看電影,各領域藝文產業雨露均霑,沒有看展演習慣的學生若無老師引導,要用這筆錢進行劇場初體驗有困難,「教育部必須站出來。」

員林高中教師王偲宇也說,文化成年禮橫跨高三和大一,他針對這兩年帶的高三班級進行「文化成年禮」網路意願調查,發現九成集中於看電影和買書,欣賞展演不到一成,而大一生買的書多為科系要求的教科書。他認為教育部須規畫、透過教師引領學生將「文化成年禮」使用於展演,才能讓「文化成年禮」達到文化啟蒙效果。

文化部說,獨立書店會加入文化成年禮使用範圍。但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創會理事長陳隆昊說,很少看到高三學生逛獨立書店;獨立書店協會考慮跟學校老師合作舉辦書店小旅行,引領學生逛獨立書店。(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