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兒童權利公約(CRC)第2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今落幕,因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日前一席「高樓自殺論」引發批評,由36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兒童權利公約民間監督聯盟今於場外召開記者會。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理事長林月琴表示,期盼主責國人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的政府部門,除了阻止青少年登上高樓,「更應該關注他為何喘不過氣?」今早在場內抗議的兒少之一則現身,請官員不要再說出傷害兒少的言論。

諶立中日前於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中提及「10年來台灣高樓增加,導致很多青少年衝動性跳樓自殺」,一席高樓自殺論引起議論。

林月琴表示,5年前第一次國際審查時,審查委員就曾建議政府應評估與處理導致兒少自殺的因素,並加強致力降低兒少高自殺率,但時隔5年,衛福部仍端出消極回答。

根據衛福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12到17歲青少年蓄意自傷趨勢從2014年逐年攀升,在2019年達到巔峰,多達52名青少年離世,監察院報告也指出,學生自殺難以單一歸因,但經分析以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為大宗主因,感情因素、學校適應亦為關鍵。

林月琴說,兒約盟期待對於肩負國人心理健康責任的單位更應採取積極措施,完整研究兒少自殺因素調查,並採取相對應措施。

人本基金會主任秘書陳志遠也說,兒童普遍壓力過大、休息睡眠不足,許多兒童遭受身心暴力、體罰、霸凌、言語羞辱或受威權高壓管理的苦悶等情形,才是教育部、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應關注的焦點。

陳志遠說,關於國際專家關注學校處理身心暴力機制,追問教師對兒少身心暴力造成嚴重侵害會受到解聘處分,嚴重的定義為何?但教育對此說明並不具題。教育部都是利用霸凌防治制度處理精神暴力,但教育部沒有意識到霸凌只是精神暴力的一種,校園言語暴力也嚴重妨害兒少身心發展,教育部應研擬法規政策禁止。

乘風少年學園執行長李君儀則指出,審查時,政府回應國際專家目前台灣每年約6000例遭通報的失蹤兒少,有9成返家或有被協助尋回,但實務上很多失蹤兒少根本沒被通報,在街頭的兒少也不全是失蹤兒少,建議政府應理解兒少真實需求,建立緩衝的協助機制,讓問題真正被看見與回應。

今早在場內抗議的兒少代表、目前就讀和平高中的聞英佐也現身記者會。他表示,希望政府不要去脈絡化,將兒少自殺歸因於個人因素,正視兒少課業壓力等狀況,很多兒少離開前其實是都曾向外求援過,心理健康司應思考如何預防兒少自殺,不要再說出傷害兒少的言論。(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