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前天於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CRC)中,提及「十年來台灣高樓增加,導致很多青少年衝動性跳樓自殺」,引發爭議,昨引來多個民團齊轟。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要求衛福部道歉,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青少年自殺增加不能全歸咎高樓。對於外界批評,諶立中回應,「說道歉有點太嚴重,我是被斷章取義」。

諶立中前天表示,近五年青少年自殺率突然增加,但如果扣除跳樓的因素,就沒有這麼明顯,也就是說,這十年來台灣高樓增加,導致很多青少年衝動性跳樓自殺,這也是未來防治的重點。

此話一出,輿論譁然,諶立中昨天回應,他當時主要說明自殺死亡率,而非企圖率,大樓的增加也讓致命性工具的可近性增加,最終讓致死率大幅增加。

諶立中強調,導致自殺的因素眾多,包含環境因素、個人成長等,使情緒往負面走,但出現自殺行為到自殺死亡間仍有落差。每十到五十人自殺,約有一人死亡,關鍵在自殺方式,致命性工具不是造成自殺主因,但如可控管並減少接觸到致命性工具,就有機會能減少自殺死亡的機率。

「諶司長把話太過濃縮,也講得太簡單,自殺背後有著太多的原因。」李明濱說,自殺防治需有三大策略,提早察覺提高通報率、加深校園轉介醫療連結、全民教育認識負面情緒,致命性工具的管理僅是其中一環。

李明濱認為,不該把青少年死亡增加歸咎於高樓,但青少年跳樓自殺,確實是相對大宗;青少年與女性於自殺行為上,都具高度模仿效應,若新聞或電視劇中描述自殺細節,就會增加這二大族群自殺率。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認為,衛福部作為兒少心理衛生重要的主管機關,不該弄錯重點。尤其是不應漠視課業壓力、校園心理健康支持不足等結構性問題。

人本教育基金會也感嘆衛福部官員的答案讓人「感到驚嚇」,呼籲政府應對所有青少年自殺事件展開死因回溯調查研究。而政府在處理青少年自殺議題時,應加強解決情緒源頭問題。(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