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日前發布「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提及行政院要求各機關相關文書資料,應優先使用台灣原住民族語、台灣客語、台灣台語、馬祖語、台灣手語。立委王婉諭昨於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質詢說,目前不論是教育部或文化部迄今仍稱「閩南語」而非「台灣台語」;文化部長李永得回應,文化部會全面檢討,一個月內改正。

文化部九月發布國家語言發展報告,這是國家語言法一○八年七月施行後,文化部首次依規定提出相關報告。報告指出,台灣台語在世代間的使用率降近六成,台灣客語則降七成,台灣原住民族語和馬祖語更是降了九成,台灣手語亦僅有五成以下的聽語障人士能夠流利使用。

為使政府機關能順利推動國家語言復振工作,提出「口語名稱」及「書面建議用語」等兩建議名稱。在口語方面,尊重各界自由使用;書面建議用語則並列提出,提供政府機關推動相關政策或業務時參酌使用。例如台灣原住民族語、原住民族語並列;台灣台語、台語、台灣閩南語也並列。

但報告也特別備註,行政院在八月核定報告時發函提出,各機關於未來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或其他文書資料,應參酌「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書面用語的相關規範,優先使用「台灣原住民族語、台灣客語、台灣台語、馬祖語、台灣手語」。

王婉諭說,目前不論是教育部或文化部的兒童未來館,仍稱「閩南語」而非「台灣台語」。李永得說,因這些書面名稱的確定,兩個月前才定調,文化部會全面檢討,一個月內改正;至於其他部會將會協調,這可能還涉及教科書修改,文化部會協調相關部會。教育部昨截稿前則尚無回應。

王婉諭也質疑,閩南語(台灣台語)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卻沒有專責機構推動?李永得說,多元文化的意義,是對於弱勢的文化,國家要用更多資源支持。他認為台灣台語若要推動專責機構,如建置台灣台語語言發展中心,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困擾。

目前初步讓教育部負責學校體制內的台灣台語教育,體制外由文化部負責。(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