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比喻婦女生產艱辛及危險性,衛福部最新統計,二○二一年共廿二名孕產婦死亡,死亡率為每十萬活產十四人,是近十年次高紀錄。另二○一九年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卅八國比較,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名列第七高,超越歐洲多國,也超過日韓。

國健署近日發布最新「健康促進統計年報」,台灣二○一九年孕產婦死亡率以每十萬活產十六人,在OECD卅八國中排名第七,雖然低於美國十七.四人,但高於英、法、德、義等歐洲多國,在亞洲也高於韓國的九.九人,日本的三.七人。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分析,孕產婦死亡率較高有三大原因,包含高齡孕產婦越來越多;飲食西化,孕產婦體重偏重比例較多;高齡不易懷孕就會做人工生殖,造成多胞胎機會較高。他建議適齡生育、廿五至卅四歲最佳,且備孕要有健康體重,是順產重要原則。

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福部醫事司推動「周產期照護網絡計畫」,致力改善可控制風險因子。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徐明洸指出,例如,過去診所擔心醫院搶生意,即使發生產後出血,非不得已也不會轉院,但現在診所及醫院已建立互信關係,孕婦產檢在診所,評估需在醫院生產者在醫院進行,產後再回到診所照料。

此外,孕婦生產最怕遇到大出血,過去要診所院長親自開車調血,行政流程、車程平均三小時,現在醫院可立即調度,再與計程車車隊合作,卅分鐘就能送血到診所。

國衛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執行秘書長陳美惠表示,該計畫除了建立高危險妊娠產前轉診機制,也成立新生兒外接團隊,當新生兒出現呼吸窘迫、抽搐或敗血症時,即轉診至有新生兒專科團隊的醫院,並建立開放醫院模式,讓受限人力設備而無法提供接生服務的診所,仍可提供孕產婦就近產檢,生產時再到設備充足醫院。

計畫執行至今已有一一五名高危險妊娠孕產婦,於產前轉診至重點醫院照護,重點醫院也透過新生兒外接團隊,安全轉送二二一名高危險的新生兒至重點醫院或醫學中心照護。開放醫院模式也有三家醫院辦理,共廿五名孕產婦在醫院及診所順產。(時事新聞來源:自由電子報,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