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導指出高雄市從今年(2022年)的3月6日至9月24日為止,在愛河、蓮池潭等地共計發現21具浮屍,這其中八、九兩個月期間的37天,甚至於有多達9具浮屍,浮屍數字之驚人,也讓高雄市被嘲諷為『幸浮城市』,對此,高雄市政府除了召開水域自殺防治管理會議外,市警局也下令愛河及蓮池潭沿線等七個分局須加強巡守,並且採取機車巡邏方式,一旦發現有異常者,要進行主動關懷,以防制憾事的再次發生,只不過,20幾起的浮屍案例,這也使得從個體層次的投河到集體意涵之浮屍的社會力思考,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基本上,扣緊「人-事-時-地-物」的論述架構,相關聯的提問包括:究竟什麼人會是跳河自殺的主要標地對象(target population)或高危險族群(high-risk population),這部分自當有必要進一步扣緊包括性別、年齡、自我概念、人格特質、家庭組成、社經地位、地緣關係、福利身分、社會支持、身心狀況、依附關係、物質依賴、失落經驗、自殺行為家族史、風險事件、壓力來源、天候環境、社交網路、生活適應、自殺歷程等屬性背景或客觀因素,以進行資料彙整的結構性探究,藉此追索如何讓特定對象及其特殊需求能夠獲得滿足,從而避免走向投河自盡的不歸路,如此一來,從高雄市到南部生活共同圈的資料勘查及其相應而來的數據治理,這才是檢視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

誠然,扣緊團體中有「個人自我」及其個人裡有「團體自我」的觀照面向,那麼,端視這20幾起的浮屍案例,的確是有存在著個別差異的獨特性,但是,也直指出來背後所潛藏的社會力(social force),藉以導引朝向某種從眾行為的求死目標挺進;其次,跳河自殺的歸因事由為何,諸如疾病厭世、社會孤立、身心困頓、經濟難題等等走投無路的人生困境,也讓擺盪在『病識感』以及『心識能』之間的心理健康因素,成為了催化自盡的可能拉扯推力。

此外,跳河自殺的時間點,除了夜深人靜的特定時段外,又有無針對遍布愛河、愛河之星、前鎮河、高雄港、旗后漁港、荖濃溪、湖內魚塭、蓮池潭、西子灣、鳥松濕地等,以進行浮屍案件之於時間、地段等圖像廓清,這方面的重點巡邏路線,固然有進行事前加以防制的必要性作為,但是,理當更進一步針對其它高危的物理環境,以推動防範於未然的超前部署應變措施;連帶地,鎖定行為舉止異常、猶豫徘徊、單獨行動、心情不佳者,那麼,從神情、眼色、舉足到特定儀態,雖然是可以權充成為初篩之用的參考指標,但是,如何從警政系統的加強巡視,以擴及到社福、醫護、民政、輔導、宗教、文化所關涉到跨域專業的協防體系或守護網絡,這點明出來該起從個體範疇到集體意涵的浮屍現象,已然蛻變成為某種客觀的社會事實(social fact),如此一來,從外在群我的社會連帶到內在默會的心靈依附,如何以「宗教」為其防範自殺認知模式的轉化媒介,此一心理功能(mental function)、心理生活(mental life)和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的素養教育,實有其嚴肅思辨之必要,畢竟,從「宗教」出發來檢視自殺行為的議題反思,包括有倫理省思、生命自主權及其終極關懷,進而探索與認識生命意義,此一偏向內隱、深層、個體的生命或生死教育,實有其同步並進之必要。

總之,面對20多起的浮屍事件,自當有無比的痛心,但是,從未遂到既遂的自殺事件,即使生命是救回來了,生活故事的難題還是依舊,如此一來,幅員廣大的高雄市,已然布建有全國最多的18處社福中心,但是,層出不窮的自殺案例,多少還是直指區域住民身心健康的若干危機警訊,以此觀之,如何讓以社區為基礎的社會福利中心或心理衛生中心,得以發揮及時、可近、有效的守護防制力量,那麼,從衛政到社政、內政、警政、勞政或教育等跨專業團隊之水平、垂直網絡關係的協力建置和有效運作,自當有其必要從這些案例中,以找到身心不健康的動力出口和因應策略。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