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十年內增加3倍,2020年每100位死亡的青少年中,就有五分之一是自殺死亡。兒童福利聯盟今公布「2022年台灣兒少心理健康與輔導資源調查」指近4成2學生對校園心理健康宣導不足,且校園資源可近性也不足,僅2成1的學生有意願求助輔導室。

兒盟「2022年台灣兒少心理健康與輔導資源調查」針對國中七、八、九年級及高中(職)一至三年級學生,進行在校輔導資源及運用狀況調查。調查時間為2021年11月10日至12月08日,施測方式以實體問卷進行,篩選出1818份有效學生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3個百分點。

兒盟調查兒少對學校心理健康相關課程活動的印象,結果有35.7%的學生表示「有印象學校在輔導課說明」,27.7%學生表示「學校有請專人到校演講」、19.1%表示「導師有在班上宣導」,僅 10.5%的學生說「學校有舉辦心理健康活動」,卻有41.9%學生表示「學校完全沒有心理健康相關宣導與活動」,可見校園中與心理健康有關的預防宣導明顯不足,學生無感比率偏高。

調查也發現,學生認為輔導室的主要功能為「諮商輔導」或「生涯輔導」者各占6成4,有23.2%學生認為輔導室是「用來上輔導課」,13.7%學生表示輔導室的功能為「辦學生活動研習」,另有17.4%的學生「完全不清楚輔導室有什麼功能」,進一步調查去輔導室的意願,卻只有21.5%的學生有意願。

兒盟深入詢問學生不願去輔導室的原因,得部分學生是源於心理因素,例如不想跟輔導老師談話、認為輔導老師幫不上忙、隱私保護不足(怕被同學發現、被認為有問題等),有些則是時間與空間的原因,如「沒有時間」、「距離教室太遠」等,顯見校園輔導資源的可近性不足。

而這兩年多受疫情影響,兒少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但使用實體諮商服務的機會卻較以往少,兒盟過去曾調查發現去年三級警戒期間有五成四的兒少覺得孤單,四成三以上出現難過心情,但當時僅有一成的兒少知道學校有提供線上諮詢服務。這次調查則指出,33.1%學生表示,若有線上輔導資源會想試試看,特別是青少女願意嘗試的比例38.3%,顯著較青少男高,在台灣青少女自殺死亡率相對較高的情況下,線上輔導機制是未來可持續建構的求助管道。

由於衛福部心口司昨正式分家,改制成立「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司」,兒盟也藉此呼籲心理健康司應增列兒少心理健康專案預算,並且專款專用,受疫情影響,因確診或密切接觸而遭隔離的兒少越來越多,除了身體健康的威脅外,因疫情產生負向情緒、心理創傷的兒少亦所在多有,心理健康司既已單獨成立,增列兒少心理健康專案預算,應是當務之急。

此外,兒盟也建議教育部應擴增線上輔導資源,提供學生遠端協助。兒盟認為,相較實體輔導資源缺乏隱私保障、空間時間限制,線上輔導資源更具隱密性與便利性,尤其受疫情停課期間,線上輔導資源更顯重要;最後則是呼籲跨部會整合校園及社區心理健康資源,提高服務可近性,強化校園心理健康相關預防宣導及活動等。(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