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七字箴言看時事
01.長照產業有貓膩
02.莫高混打等不到
03.三加十一羅生門
04.金融素養低標準
05.動保家暴宜併案
06.罄竹難書塔綠班
07.臺灣水果禁輸陸
08.青少抖音四十分
09.趨利效應非營利
10.不到一成境外生
11.國家防災九二一
12.疫苗護照可入境
13.疫情因素保護令
14.另類公害光汙染
15.集體暈針打疫苗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九月份的第四周(2021.09.27)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長照產業有貓膩」、「莫高混打等不到」、「三加十一羅生門」、「金融素養低標準」、「動保家暴宜併案」、「罄竹難書塔綠班」、「臺灣水果禁輸陸」、「青少抖音四十分」、「趨利效應非營利」、「不到一成境外生」、「國家防災九二一」、「疫苗護照可入境」、「疫情因素保護令」、「另類公害光汙染」以及「集體暈針打疫苗」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長照產業有貓膩」,南部又再次爆發一起據點服務的社工回捐案例,制度設計理當是要讓對的事、對的團隊成員、對的手段方法、對的切入時機,得以產生對的結果,弔詭的是,由人所規劃設計的制度,終究又是對賭於『人性本善』、『人性本惡』或是『人性本賊』的多方糾結,如此一來,設若係以共生、共存、共好和共善為其前提,那麼,自然是要有「興利」優先於「除弊」的目標管理政策,但是,一而再的弊案湧現,這多少也讓遊走於鋼索上的弊端這一造,多了些僥倖、苟且之心,亦無助於照顧產業或人群服務工作的正常體制建構,以此觀之,結構性迫害而來的壓迫環境,終究只會讓侵占、回捐等亂象,層出不窮於脆弱的諸多人性想像;「莫高混打等不到」,莫德納疫苗短缺,也讓343萬人接種第一劑,僅有33.4萬人接種第二劑,然而,臺大醫院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疫苗』的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學理上這兩款疫苗混打是可行的,倘如程序順利的話,很快便可啟動臨床試驗;「三加十一羅生門」,立法院開議在即,行政院長應邀到立法院進行『三加十一』的專案報告,由於,自今年(2021年)的1月1日起,針對長程航班機組員的『七加七』(七天居家檢疫,經PCR陰性,加上七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3月12日再調整為『五加九』以迄於自4月15日起實施『三加十一』等管理模式,報告裡卻指出沒有製作書面記錄,並不會影響到決策有效性和適法性,致使引發在野立委對於防疫破口的抨擊撻伐,顯然,完備應有的正當程序,這才是制度設計良窳的針砭所在;「金融素養低標準」,包括理財之意識、知識、技能、態度和必要行為相互結合以做出正確理財決策的『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部分,臺灣的金融識字率卻是意外的偏低,乃甚至於淪為所謂的『金融文盲』(Financial illiteracy),實有將金融教育納入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弱勢人口族群的觀念充權;以及「動保家暴宜併案」,在去年(2020年),臺灣地區的寵物與15歲以下小孩出現所謂的『黃金交叉』,如此一來,動物自身所遭受的不當對待,固然是直接對應到<動物保護法>的某種文明化指標,但是,無論是『非親』的一般動物或是『即故』的家內毛小孩,任何的暴力行徑,是有必要進一步深究從自我概念、人格特質、情緒管理到社會情理等等隱而未現的認知結構。

其次,「罄竹難書塔綠班」,一篇讀者的論壇投書,揭穿了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15個真相,這其中包括用愛發電、併吞黨產、促轉條例、一例一休、進口萊豬、前瞻綁椿、兩岸冰封、外交困頓、綠朝新貴、強暴民主、鐵籠公投、箝制媒體、防疫無能、國庫空虛以及論文門,這也讓『民進黨政府—民主制度—公民社會環境』成為破口生的機關注所在;「臺灣水果禁輸陸」,繼臺灣鳳梨遭禁止輸入後,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發布通知指出,因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的介殼蟲,將於9月20日起暫停臺灣釋迦和蓮霧輸入中國大陸,統計指出,臺灣蓮霧、釋迦去年出口中國占比分別高達97%、95%,若禁止銷陸恐引發不小影響,對此,農委會提出投入10億元的內外銷因應對策;「青少抖音四十分」,內地針對社會脫序的諸多亂象,祭出一系列的管制措施,這其中也針對14歲以下的少年,規定每一天40分鐘、一周3小時以及晚上10點到隔天6點禁止上網的抖音管制,藉以達到認知心理的控制目的;「趨利效應非營利」,自今年的8月起,教育部調整非營利幼兒園的教保員薪資,學士的起薪由31,060元大幅調升至36,180元,調升5,120元,反觀之下的台北市公辦民營托嬰中心還是停留在31,800元,月薪有高達5,000元的落差,這也反映出來同工不同酬及其保健因子所帶來的趨利效應;以及「不到一成境外生」,秋節過後,大專校院皆已開學,根據教育部的統計顯示,已核准的3,384名境外學位生專案入境,這其中1,164人已入境,另外,核准51名境外的非學位生入境,已有6人來台,這學期預計入境的境外生約有1.3萬人,換算下來約9%已抵台,除了疫情的干擾因素外,臺灣高教市場的國際競爭能力,方為問題的糾結所在。

最後,「國家防災九二一」,發生於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臺灣中部山區的921集集大地震,造成2,415人罹難、29人失蹤與11,305人受傷,另有51,711棟房屋全倒,53,768棟房屋半倒,這也是臺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對此,於2000年起訂立每年的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可能的傷亡降到最低;「疫苗護照可入境」,美國白宮宣布,從11月起將全面要求外籍旅客提供接種證明、病毒檢測陰性證明和接觸者追蹤相關訊息等所謂的『疫苗護照』才可入境,對於臺灣而言,第二劑接種覆蓋率極低且集中前三類對象,距離完整接種尚稱遙遠,至於,混打高端國產疫苗的國際認證,則成為議題的癥結所在;「疫情因素保護令」,主計總處公布國情統計顯示,今年1-7月民事保護令聲請事件終結1.5萬件,核發近9千件,核發率78.1%,保護令內容則是以禁止實施家庭暴力為主,這其中以通常保護令9.4千件(占64.1%)較多,其次為暫時保護令5.0千件(占34.3%),這兩類由被害人自行提出聲請者占比介於93%至95%之間,而緊急保護令計235件,主要是由警察機關、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或檢察官向法院代為提出聲請,又以由警察機關提出聲請占90.6%為大宗;「另類公害光汙染」,針對光汙染制定專法的文明化意涵,也因為沒有共識、無法背書和臨床影響研究不夠等因素,而讓光害影響到生活作息,僅是淪為個人的不同遭遇,遑論對於照度、色溫、角度以及時間等光問題的深度探究;以及「集體暈針打疫苗」,即將於國、高中校園全面的接種BNT疫苗,就以往施打經驗而言,青少年族群接種疫苗,乃是最怕出現所謂的『集體暈針』,也就是說,暈針將有如傳染一樣,會產生某種集體的心理感染效應,如此一來,包含轉移學生注意力、動線的安排、避免學生直接目睹抽針、接種,實屬於有效預防集體暈針的配套措施。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台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