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貽婷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報載日本知名的迴轉壽司在3月17、18日(2021年)推出「愛的迴鮭,尋人啟事」活動,姓名中只要有與「鮭魚」同字,就可享「全桌免費」,同音也能享5折的優惠,最初,店家優惠活動之條件被認為太過嚴苛,批評是「超沒誠意」,沒想到,全台各地卻是紛紛傳出有人為免費吃壽司改名,進而衍生出來「鮭魚之亂」現象和社會的熱議,這部分實有進一步論述之必要。

事實上,行銷學者認為名叫「鮭魚」的人機會很小,業者本想這是一種無本生意的另類行銷活動,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台灣社會的特殊現象,有人真的會為了貪便宜而去改名字;反觀之,站在消費者端來看,因業者促銷活動的方式不夠誠懇,再加上民眾有貪便宜之心態,反而促成「修理」不誠懇店家的「鮭魚之亂」現象。冀此,業者看似成功博取到新聞版面與網路聲量,但是,造成改名亂象且浪費社會資源,對於品牌名聲恐是會造成傷害。

對此,內政部特地提醒民眾改名最多三次,並且呼籲大眾慎思愛護自己的名字,珍惜使用戶政資源,甚至幽默貼出梗圖「實至名鮭」來表達「若未算好3次改名額度,因此,踏上不『鮭』路的人」,藉以告誡人們要謹慎改名,然而,戶政事務所表示,雖然民眾有3次的改名機會,但是,即使之後將名字再改回來,但是,改名還是會在戶籍謄本留下一輩子紀錄,之後如果找工作需要提供戶籍謄本時,公司就會看見曾經的改名紀錄。

理論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針對人類成長階段的描述,依其金字塔而有從低到高的分層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尊嚴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用以描述人類動機推移的脈絡,至於,需求的各個層次並不是一種剛性的結構,而是沒有截然的界限,這表示層次與層次之間是相互疊合且互相交叉的,然而,個人是一個統一的、有組織的個體,個人的絕大多數欲望和衝動,是相互關聯的,至於,驅使人類的本能的需求,不僅是生理,也有心理、家人、同儕、社會、次文化的彼此拉扯,因此,從「鮭魚之亂」可以看出個體為了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使其思考能力及道德觀,明顯變得相對脆弱,進而產生外顯行為和影響社會大眾。

誠然,從「一個便民的制度,一個業者的行銷噱頭,一群不計時間成本,沒有風險概念的人,造就了幾天的娛樂新聞」來加以探討的話,個人面對環境而有的反應,包括語言、表情、動作與作為等外在活動,以及思想、理念、概念與態度等內在心理歷程,如此一來,這就不單單只是因為業者的行銷活動,而產生的「個人行為」,連帶地,它也會影響一群人在短時間裡,對於同一事件、新聞、人物、團體的「集體行為」,乃甚至會引發對於他人行為或受到他人影響而有的「社會行為」,例如「鮭魚之亂」所引起的「改名之亂」事件。准此,從心理到生理、從個體到群體以及從人類行為到社會發展,所呈現出來在不尋常或非預期情境底下,可能產生的社會行為,這似乎也點明出來如何掌握新穎、動態與變遷之社會要素的重要性。

總之,從「鮭魚之亂」而來的從眾行為,為了占這個便宜,其所付出的後果、風險等問題,是值得如此的作為?謹記,在這個多元文化社會中,保持理性能讓我們避免衝動和錯誤,反觀,貪婪的慾望亦使人墮落,唯有廉正的品性,才能使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