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心于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因為名字裡恰巧有「ㄩˊ」,身邊有不少的親友傳了連鎖壽司店之「愛的迴鮭,尋人啟事」的限時行銷宣傳圖給我,上面寫道『 3/17~3/18止,至全台壽司郎櫃位,只要姓名中有「ㄍㄨㄟ」、「ㄩˊ」同音字者,同音一字享9折,同音兩字享5折,最高可享免費優惠!』。

起初大家僅是開玩笑,覺得不可能有父母給自己小孩取名為「鮭魚」,後來各大媒體陸續報導,截至3月17日的晚上七點為止,統計共有135人至戶政事務所更改名字為「鮭魚」,苗栗和宜花東地區沒有人,推測的原因很可能是這些地區還未有設置分店,至於,改名最多的地區大都是落在台北大安區,根據報導年齡約莫是現在20~25歲的新生世代。

訪問和新聞的留言顯示網友罵聲一片,認為為了免費吃一頓而更改名字,實屬荒誕舉措,若是活動過去後,還要再改回原來的名字,更是增加了行政成本和作業人員的困擾,也會在文件上留下紀錄,這可能會影響到日後面試公司和外界對這些改過名字人們的觀感 。

有人說壽司店的企劃促成了改名之亂,也成功引起大眾的討論或議論,這是一個很好的行銷手段,但是,我認為「亂」是價值觀的不同,所以,我比較傾向稱它為社會現象或是社會亂象,誠然,有些人會因為希望身體健康、仕途順利等各種因素而改名,改了也未必如當初所期望達到的效果,反觀,這次很明顯改成既定兩個字之後,馬上就會有一定預期會發生的「好康」在等你,就如安迪沃荷所說過的,在未來每個人有 15分鐘的成名機會,對於年輕世代而言,趁這一波的改名,也許可以上節目,或是在同儕之間產生有趣的漣漪效應等,這對於及時行樂派來說,這樣的思維也就不是那麼的難以理解。

最後,不可否認,無論連鎖壽司店的行銷企劃最初有沒有想到事情會是如此的演變,或是當初宣傳的立意究竟為何,我們也該從此次的社會現象,去進行相關的反思以︰第一、台灣族群很多元,每個人都可以輕易更換自己想要的名字,但是,我們平時真的有如此注意到關於改名字權利背後的連動性思考?第二,媒體馬不停蹄地報導的用字遣詞,這又會對不同的世代群眾,帶來那些影響?最後,企業對於整個社會是有責任的,代表的品牌和商譽,又是想要傳達給大眾什麼樣的形象、理念,特別是對於世代薪傳的引領工程,這是值得我們細究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