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導某一民間基金會推動以友善親子空間為主的「親角工作站」,業已於日昨正式開幕運作,有別於一般性質的親子服務,「親角工作站」的構思、設置是希望能夠透過持續陪伴的力量,以找出正向的親子互動和適性的親職教育,從而有助於降低兒童虐待的人身風險,藉此達到初級的預防之效,顯然,嫁接於快速社會變遷的時代脈絡,該項由公益團體所推動的策進作為,是有它進一步深究之必要。

誠然,標舉友善親子與親職教育服務為主的該項「親角工作站」,一方面正視的乃是毎一對親子的個別獨特性及其適切的育兒教育素養,另一方面則是以社區預防的操作性概念,進行關於親職的陪伴工作,此一先有『陪伴』再有『培力』的理念發想,相當程度上,顛覆了過往包括問題解決及其處遇導向的社會工作模式,並且藉由互動關係的陪伴過程,以找出存在於父母兩造內在或內心的角落心情,就此而言,印照於以往資格確認的福利身分及其主責社工介入的標準運作型態,「親角工作站」的策略性規劃運作,著實是有去標籤烙印化的積極意涵,也就是說,透過相濡以沫的關係互動,回應於包括復元、優勢、培力在內的充權過程,藉此提供不同的教養服務計畫,從而讓母職或父職找到育兒的意義,以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准此,對於「親角工作站」的考察真義,無非是在於嚴肅看待新手父母的親職角色扮演,同時藉由社工的陪伴,以梳理子女成長之際所可能衍生的各種親職議題,無疑地,就其類別對象化、特定需求化以及生活歷程化,該項的創新作為是值得加以肯定和鼓勵。

事實上,「親角工作站」係以社區為其本位的一項守護和照顧策略,相關聯的運作工程,自當是有來自於諸如工作站是存在且是可以碰觸的『可及性』、周曉有此一工作站存在的『可近性』、涉及到相關業務協調的『統合性』、使用工作站地緣關係的『便利性』以及願意使用的『可接受性』等等社區的運作優勢,而此一諸多的利基點也正是共生社區的概念擴充,藉此從老障的關懷據點、婦幼的親子館延伸到以親代或家庭為本位的青角工作站,架構出縝密完備的服務網絡,如此一來,若干延伸出來的議題發想,還是要有結構性探究的通盤考量,這其中像是「親角工作站」之於從支持、補充到保護的角色定位;之於從基礎、次級到進階的功能運作;之於從嬰兒、幼兒、學童到青少年的標地對象;之於從子代、親代到親子跨代的層次轉化;之於從社政、諮商到跨域的協力機制;以迄於從專屬到附設抑或是從民間單位到公部門機關的整體性關照,誠然,現行立基於社區的中心、據點到處都是觸目可及,但是,多半係為殘補、特殊的問題解決,因此,預防介入的發展防制,自然是有全面推廣的必要和迫切。

總之,從家庭到社會的貫通鑲嵌,「社區」扮演的是重要的中介機制,特別是扣緊當前長照社會的變遷趨向,那麼,該項的「親角工作站」所提供的發想線索,乃是去嚴肅看待諸如物理環境的「地理社區」、人文環境的「責任社區」抑或是關係連帶之「共生社區」的需求滿足和風險規避,如此一來,需要被有效建置且穩健運作的是又豈止於「親角工作站」,特別是如何拆解、詮釋「親—角—親角—工作站—親角工作站」的組合關係。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