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形式(The Formation of Capital)
若欲探究教育不平等(也就是因機會不均所造成階級複製現象)之原因,可從影響教育成就之相關因素來加以探討,現今的社會學談到一個人的出身背景會影響響他的教育成就(成績、升學、年數),而其教育成就的程度某程度也會影響到未來的社經地位。
以下就以若干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教育成就之資本形式,透過在網路上找的資料,進行說明:
1.文化資本:
Bourdieu認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同地位團體的成員,由於社會地位不同而生活在不同的物質條件下,因此,對生活的方式及抱持的態度,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型態,此即所謂的「生存心態」(或譯「慣習」),由於,生存心態不同,因此,人們表現在對食物、衣著、藝術等的品味也有所不同。同一地位團體的成員基於相同的生存心態,會擁有相同的文化階層品味(包括物質消費、鑑賞能力以及文化品味等),從而顯示出該團體的社會階層特色,而擁有上階層所特有的文化品味,便是擁有所謂的「文化資本」。
雖然,一個文化(或慣習)並非內在上優於其他文化(或慣習),但是,宰制階級所享有的權力,則使他們能夠將其意義架構強加於社會,就好像他是唯一的正當文化,透過此等的「象徵暴力」,宰制階級成功地界定什模樣的主題才值得考慮,也就是說,實際上宰制階級定義了什麼才算是有智識的或有才智的活動,以此觀之,即使是學校平等看待所有學生,Bourdieu認為,透過課程中的選擇性傳統,學校能藉由使這些社會生產出來的選擇原則看起來是如此的自然,藉此正當化來自特定社會背景的學生使其成功以及他人的失敗。這意味著文化資本亦可成為一種工具或手段,來轉換成其他階層面向的地位取得,例如教育、職業等,例如在就學方面,上階層的學生由於家庭環境的長期薰陶,因此,較熟習學校老師所喜愛或追求的上層文化品味,使老師對其產生良好印象,而與老師有較好的互動關係,並對其課業學習給予較多的關心、較殷切的期望,在打成績上也容易給他們高分,有助於其學業成就,有利於日後的教育、職業的取得。

2.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指的是群體上的資源、關係、影響與扶持的網絡,Coleman(1990)的社會資本論主張,個人在現實社會中並非單獨的存在,而是與其他人經由各種不同的原因,進而形成某種聯結關係,亦即是所謂的「社會網絡」;透過社會網絡的這些關係動員起來,可以促成個人的目標實現,「社會資本」便是存在這個網絡的關係結構之中。
Coleman的社會資本著重於「關係」層面,個人擁有越多有助於目標行動的關係,則越能動用這些關係以有助於目標的達成,僅以職業取得為例,個人擁有越多的社會資本,表示越能藉由親朋好友的關係網絡中獲得幫助,而有助於職業地位的取得,就教育來說,與學童教育成就有關的社會資本,則包括家庭內的親子關係、手足關係,以及家庭外的親師關係、師生關係、同儕關係、社區鄰里關係、父母與同儕的父母之關係等等,這些關係良好將有助於提高教育成就。
文化資本論以學生個人的「風格、品味、學習習慣」來解釋教育成就的差異,而社會資本論則是以人際關係的「關係強度與內容」來對學童的學業成就做說明。

3.人力資本及財務資本:
Coleman(1988)認為影響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至少包含三種成分:除了社會資本外,還有人力資本以及財務資本,Coleman所謂的人力資本,指的是父母親的教育程度,他認為父母教育程度高者,對於子女的學習環境及高層次的認知上可以提供幫助;而財務資本指的是經濟資源(錢、財物)的擁有,反映在由家庭的財富或收入之上,指的是物質資源的部份,透過財務資本的運用以營造良好的物質環境,這有利於學生學習,如此一來,家庭的財務資本會直接影響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投資,例如補習。

4.象徵資本:
指人的魅力、信用(信譽)、聲望(名望)、權威以及在認可上有用的資源,象徵資本同時具有感受不到和感受得到的特質,象徵資本相當於所有牽涉到名望及認可的一套規矩,究極而言,它是對其他三種資本之擁有的認可其及所帶來之信用和權威,它使我們了解到,許多道德規範並不只是社會控制的要求,而且是擁有實際效果的社會優勢。象徵資本是Bourdieu理論中相當重要的資本形式,乃是以知識關係進行象徵理解的資本,更確定地來說,乃是以「承認」和「誤認」的交錯關係中展現勢力的資本,也是社會所構成的認知能力,用之以理解禮儀活動、聲譽或威信資本的積累策略等象徵現象,聲譽或威信資本有助於加強信譽或威信的影響力,因此,某些的經濟學家稱之為「感知不到的資本」。
引用資料:
1.《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4期,99年01月15號-教育成就階級複製的機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戴毓玲)
2.維基百科-文化資本
3.基礎社會學( Tony Bilton等著;黃信洋,鄭祖邦,謝昇佑譯;學富文化)
4.網路文章(PChome個人新聞台)-社會學筆記,象徵資本(P. Bourdieu)
(本則晴天小百科係由鐘婉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