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韋廷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報導指出不少學校會在萬聖節舉行變裝活動,對此,臺南市立第四幼兒園在臉書專頁表明「學校不過萬聖節」且也沒有相關慶祝活動,進一步說明「學校不教英文」、「學校不過中元節,所以也沒必要過國外鬼節」、「學校不過『不給糖就搗蛋』這樣沒禮貌的活動」,說明了原因之後引發家長熱烈迴響,但是,對於節慶的重視程度,其實並沒有明確答案,畢竟,每個節慶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讓孩子都有權利知其背景,透過家庭、學校或社會了解節慶歷史、意義及目的,以讓孩子選擇要過或是不過。

首先,地球村時代,西方人過萬聖節的習俗也流傳到台灣,以前只有在外國人多的地區如台北天母商家和學校每年舉辦萬聖節活動,現在卻有遍地開花般,各地都有萬聖節的遊行活動,甚至連許多學校、幼稚園都要在萬聖節辦個活動熱鬧吸睛,誠然,每年萬聖節的確是屬於小朋友的活動,在國外可以到處敲門去要糖果,而在台灣小朋友的幼稚園每年舉辦萬聖節活動,競爭的不是小朋友本人,而是越來越瘋狂的家長,台灣家長長輩費盡心思為自己的孩子們打扮,從去租借或是買衣服,或是扮演熟悉的卡通人物角色,已經不能夠隨便馬乎了,從早期只是租借方式打扮服裝,進而自行製作衣服一針一線的縫製,或是絞盡腦汁的道具,每一個製作細緻的程度讓人嘆完觀止,只不過,萬聖節真是一個逼死父母的日子,父母為了要讓小孩開心及與眾不同,真是卯足全力,不只要創意,還要會手工,這可不是金錢就可解決的。

事實上,台灣節慶可分為傳統節慶、政治節慶與現代節慶,不同社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政治制度、經濟結構、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因此,也孕育出不同的節慶文化,依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實行,臺灣現行節慶部分國定假日改為國定紀念日,人人都愛過節,節慶為我們平凡的日子裡增添一些色彩,感受四季的變化,許多特別的日子提醒我們緬懷祖先、慎終追遠的重要性;更有些好日子,教我們如何把握當下且珍惜身邊的人,了解愛要即時的道理。

總之,可以試著坐下來跟孩子一起了解每個節慶的由來,釐清節慶的過節意義是不是跟自己想的一樣,而不是跟著商人行銷手法,不只是消費買扮妝衣服跟糖果而是透過了解更多,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為根基,的確是不需要刻意跟著西方的過節潮流,重點更是主辦單位在舉辦活動時,有意識地尊重不同文化、價值、信仰背景,不是隨波逐流,從節慶的內涵意義,以讓孩子從小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