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命名:至近親屬的眼淚
文字說明:
這篇是想去記錄在文大社工學分班的社心課堂,一位同學的眼淚觸動我所帶來的發想,那是個一如往常充滿歡樂的課堂,當老師詢問到某位同學的近況,我想她內裡的壓力已經化作眼淚的傾訴出來,是不捨的心情,也是一種至親的離別。
在舊約的路得記裡有一位婆婆,她叫做「拿俄米」,原本與先生同為上帝揀選的民族─猶太民族,卻因為以色列當時的饑荒,決定一家四口逃往摩押地定居,這麼一住就是十年之久,而十年間,兩個兒子都娶了外地女子為妻,但是,拿俄米的丈夫、兩個兒子陸續離世,在異鄉造逢如此變故,這位明智的婆婆卻告訴媳婦們離開自己去找尋新人生吧!其中一位媳婦離開了,另一位媳婦「路得」卻仍然選擇和婆婆同在。
聖經裡刻畫的人物都充滿了人性的情感,「拿俄米」本名意為甜,但她回鄉後卻是忿忿和她的同族說,我不叫拿俄米,我的名字叫「瑪拉」意思就是苦,「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拿俄米如此認知,整起事件像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在她身上,而今這個叫「路得」的傻傻媳婦,也跟著什麼都沒有的自己回來?我能為她留下什麼?
在饑荒時,她們決定逃離家鄉以色列,在變故時,她也決定回到本地,可喜的是,不管時序如何變遷,上帝在以色列民族的法則並未改變,這群本地的同鄉仍舊熱情、驚奇的接納這兩位寡婦,而後拿俄米也為路得找到一位至近親屬,使得路得再次有歸宿。
這是他們流傳的至近親屬(ga’al)的法則,若家族中有人有難,有能力的家屬要來幫助這個親人,通常長子會拿到兩份的家產,但是,長子是需要肩負起照顧其他手足職責的,這才是整個以色列民族的至近親屬(ga’al)原則。
Ga’al原文為「贖回」,贖回土地、贖回被囚者以及贖回已故弟兄的妻子等等,但是,更為深層的含意卻是一種彼此幫助的精神,對我而言,看起來不起眼的兩位女性,心理承擔的是極大的壓力,所表現出來的乃是互為相知相惜的婆媳關係,短短十年在摩押地的生活,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她們的相惜?在缺乏一切社會資源的異鄉,她們所表現出來的,真的是美好人格的展現,想到這裡我不禁感謝主,因我們真有祂美好的形象,而祂所給我們的環境,在在塑造了我們內裡的人格強度。
在我所服務的學校一角,掛著此幅米勒的拾穗畫作,所表達的是窮人階級在地主田裡拾取零散的麥穗,這樣的景象,其實也是路得記裡面拿俄米和路得空空的回到本地,在他們至近親屬田地裡的景象,只是她們幸運得多,因為她們所遇到的至近親屬─波阿斯,知道她們的遭遇後,吩咐僕人說「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並要從捆裡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嚇她。」
我們給他人最大的幫助,就是看重每個人的自尊,不以一種強者幫助弱者的態度來助人,這樣的心態卻是在每一處關係的看重上累積而來,尤其是在至近親屬上的關係。
因此,這位同學在課堂上珍貴的眼淚,也表明了她與至近親屬之間,那份貴重的關係,很美也值得我們一同去檢視我們自己與親人的關係,看看有沒有是還需要修補或珍惜之處。
(袁鬱佩看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