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睿鵬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近日報章新聞報導,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岸共軍的戰機時常以演習或挑釁等方式進行對我國領空、領海等識別區域侵擾,這也使得國人再次面對要去開啟兩岸軍事競賽議題,姑且先不去論及政治上的意識型態,僅針對攸關國民相關的「後備軍人改革方案」以進行延伸性的討論,並且從諸多概念當中,以作為分析與架構。

首先,國防部有意將後備軍人的除役年限給予延長,依照所服役的軍階標準做明確的區分,並從原本的一年兩訓(一訓5-7天)改為一年一訓(一訓14天),同時搭配戰時作戰任務進行分配,以達到動員召集之任務。藉由此次的修正措施仍是希望能夠積極地將後備動員的能量作為戰時後盾,以協助常備部隊的戰力得以提升,繼而發揮有效國防戰力。不過,我們確實也該進一步思考和檢視,關於將後備役軍人召回部隊及現行相關兵役制度的檢討必要,以目前的國防政策方向,主要是針對過去曾服過志願役和一年役期義務役官士兵,為其主要的徵集對象,定期接受召集回部隊訓練,以讓後備役軍人能在戰爭的情境中,迅速且熟悉的專業知能來掌握戰爭的動態,使其呈現戰時最佳的狀態及表現。

除此之外,未來國防政策走向,更有打算延長後備役的除役年限,對此觀點,該去思考的是,我們究竟是要什麼樣的軍隊?來建立起保國安民的防衛能力,加上現行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政策,經常被質疑有訓練不足及無法勝任的情形,我們又該如何從這些問題的現況和困境中,以建構出一套專業、適任、夠格的國防戰力,撇除武器、人力及天然環境資源的先天性限制,軍隊的服役年限、訓練方式、福利待遇是否要能做積極性的通盤檢視,不論是在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等相關的問題或缺失上,要能具體有效的改進和檢視,並且更要能夠將內部及後備的人才培訓制度能夠遵循教、訓、考、用、推的方式做為訓用準則的標準,而非一昧地想從國外購買昂貴的武器或過度依賴他國的援助,在敵人有意進犯的前提下,本身應須具備自我危機感與防衛抗衡的能力。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國防政策的推行並非是要去發動戰爭,而是希望能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下防範敵人的侵略,並堅守「不畏戰、不求戰」的最高指導原則來維護國家的安全。總之,國防政策的規劃並非是距離你我間很遙遠的距離,也非只是國軍的任務,而是全體國民必須要有的國防意識。

對此,未來國家將朝向一個「建立常後制度」、「後備動員合一」、「跨部會合作」等三項後備戰力的改革方向,不論將來制度變革為何,在面對敵機不斷侵擾和威脅的情況下,除必須建立精實後備動員的國防能量外,更應該積極落實「全民國防」之理念,讓守護家園的決心深植在你我心中,使軍民能夠彼此團結及合作,以成為國家最堅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