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佑杰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中國的浙江省義烏市將於7月1日起引入婚前查詢伴侶家暴史的制度,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婚戀對象只需要提供正式身份證、結婚伴侶的身份證資料,即可查詢,同時規定每人一年最多可以查詢兩次,該查詢不僅記錄有家庭成員之間,也包括伴侶同居期間所發生的家暴行為。

在討論家暴查詢機制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以下兩則案例:

最近市面上出版了一本有意思的書<解密陌生人>,作者是曾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美譽的麥爾坎.葛拉威爾。書中寫到:法官每天審理的案件多如牛毛,站在他面前的人也都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只是憑著檢察官的起訴書和被告的過往記錄,他必須當庭決定是否同意保釋,這決定的正確度到底有多高?所以,有一位哈佛的經濟學家、三位頂尖電腦科學家和一位芝加哥大學的保釋專家做了一個研究,他們蒐集了2008年到2013年期間在紐約接受提訊聽證的554,689名被告記錄(這其中,有超過40萬名是被法官判定保釋),同時,也運用AI系統進行處理,一樣選出40萬名被釋放者,最後予以比較這兩份40萬名被釋放者在等候庭審期間的再犯罪率是一份比較高?結果卻是相當懸殊,電腦選出的名單的再犯率足足比法官判定的少了25%。這結果和多年前AlphaGo成為第一個無須讓子即可擊敗圍棋職業棋士的電腦圍棋程式一樣令人震驚,人工智慧的發展突發猛進,靠著大量的結構及非結構化數據和深度學習技術,在對罪犯一樣一無所知的情況底下,竟然能比人類更精準的判斷一個人的再犯罪傾向。

另外一個類似的報導,2018年12月在聯發科所舉辦的首屆「智在家鄉」的數位社會創新競賽上,一舉擊敗三百多組隊伍,從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手上拿下百萬首獎的,竟是由一群科技志工組成的公益項目《脫貧自立向前Go》,他們期望與台北市社會局合作,透過AI的幫助,可以協助改善社工的工作流程與效率,首先,這個團隊所訓練的AI推薦系統,所挑選名單的綜合脫貧成功率,比原先社會局人工篩選的名單,提升了83%;再則,為解決第一線社工訪視資料以手寫記錄、不易被使用且資料殘缺的問題,他們也開發一款訪視App,可以使用AI語音辨識,迅速記錄訪視內容。

以上的兩個案例和家暴查詢機制究竟又有什麼關係?特別是可以對我們的社會工作有那些幫助和啟示?

誠然,人工智慧也只是一套電腦系統,但是,好的演算法可以不斷精進,並且從大量資料和深度學習當中,找出自變項、依變項和中介變項之間的關係而加以推算其各種變化,最終給出所有可能結果的機率,以幫助我們做出最好的判斷,這就像似天氣預報的降雨機率一樣,帶或不帶雨傘,最終還是必須由自己依機率大小而自行判斷,但是,義烏市所推的家暴查詢機制卻只是單純揭露一個人的家暴歷史,查詢的人就如同第一個案例的法官一般,僅憑藉有限的資訊所做出來的判斷,準確度自然是不高,然而,更為可怕的是,查詢人所做出的判斷,卻是會將被查詢人貼上家暴犯的標籤而廣為宣傳,這對於個人一生的烙印影響,豈可不慎。

人工智慧勢必是會對我們造成不小的影響,隨著個人在網路上所留下的數位足跡,個人的行為和傾向就更容易被預測,日後,我們對於個案所進行的社工評估處遇,也將不再只是限縮於訪談或了解其相關的背景資料,但是,我們要小心的是,準確度再高的AI系統也不會是百分百正確,對此,我們又該如何謹慎看待並且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後,《脫貧自立向前Go》這看似是一個不錯的應用範例,可惜的是至今也過了一年半,後續應用上的成效如何,在網路上卻始終找不到任何追蹤報導,台北市社會局是否應該有所說明和責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