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佑杰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近日隨著氣溫持續創新高,也讓全台學校冷氣裝設率偏低和城鄉差距的問題浮出檯面,對此,全台的學校裝設冷氣,係以台北市的裝機率最高,國小92%、國高中100%,隔壁的新北市中小學則只有2成,更遑論於其它非六都的縣市連1成都不到。有鑑於各界反彈,教育部終於從善如流,研擬將分兩階段、共投入356億,預計民國110年到112年,先改善全國公立高中、國中小老舊電力系統,民國112年到114年,再分三年裝設冷氣空調,不過,教師團體認為,還得再等5年,根本緩不濟急。

基本上,在討論學校的冷氣問題前,我們不妨先將時間拉回到1996年,當年,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開始注意到二氧化碳濃度將直接影響到氣候變遷,並導致全球暖化,因而於1997年12月日本京都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簽署所謂的《京都議定書》,用以規範38個國家及歐盟控制人為排放之溫室氣體數量,期以能夠減少溫室效應對於全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迄今又過了二十多年,期間極端氣候在全球各地所造成的影響所在多有,像是熱浪逼人、森林大火、百年一遇的洪水、海平面上升等等,世界各國幾乎無一能倖免,就在去年(2019年)的5月11 日,夏威夷的莫納羅天文台更觀測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達到415.26ppm,這是人類歷史上首度記錄到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15ppm。

2019年8月,在「太平洋島國論壇」上,太平洋島國與澳洲針鋒相對,島國要求澳洲對氣候變遷做出承諾,但是,澳洲自認並非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幫兇,況且在許多方面已經援助島國,島國不應該要求澳洲採取斷絕礦產出口這項重要財源,諷刺的是,就在島國與澳洲爭論的隔月,澳洲9月開始飽受叢林大火肆虐,到今年1月中下旬又出現暴雨和冰雹。

走筆至此,大家心知肚明,全球暖化是正在發生的事實,但是,我們卻還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希望的是別人能多做點什麼來讓自己的日子不要過得這麼難過,無疑地,《京都議定書》只是一個笑話。

再回到學校全面裝冷氣一事,其暴露的不僅是經費預算的問題,而是我們所有政客和國民(或全球皆然)之短視近利的習性,早在二十多年前即知暖化會帶來高溫炎熱,為何沒有及早想到全面裝冷氣,是會變成必要而及早更換電力系統和逐年編列預算?早知道電力供給將趕不上需求的增加,卻在廢不廢核之間,蹉跎多年而毫無建樹。政客擺盪在政黨和派系利益之間、百姓小民如我們也偏安於一己之私而不知覺醒。

高溫已然成為常態,暴雨和洪水也會與我們常相左右,我們的生活方式很快就會改變,起居都會在室內24小時有空調的地方或交通工具上,一踏入戶外就如同進入叢林猛獸之區,酷寒酷熱將會令人無法再過戶外生活。試想,這種時時需依賴能源的情況下,我們要付出多大的生活成本才得以活命殘存?屆時,那些的能源弱勢又該如何救助?目前德國每年已有成千上萬戶家庭因付不出電費而遭斷電,在台灣,據主計總處2014年台灣家庭收支報告,13%的家庭處於「能源貧窮」的危機,油、水、電、瓦斯等能源開支占掉了總收入的10%以上,對此,我們的<社會救助法>是否有考慮到這個情況呢?

總之,學校全面裝設冷氣當只是一個假議題,背後所隱含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因應、能源弱勢救助、能源開發和替代、綠色住宅、電動車替換油車政策和執行及相關的住宅充電椿議題、新型態生活的發展趨勢等,這才應該是要予以正視和面對的變遷棘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