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雅茜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根據聯合報願景工程的專題報導指出,台東縣達仁鄉有民眾為了前往市區就醫,往往只能搭乘來回三千元的白牌計程車,除了要面對司機不友善的態度外,每月複診的交通費用,更是難以負擔,對此,近一年來由南迴協會等多個民間單位所共同推出「幸福輪轉手」的服務方案,串聯起企業贊助及當地居民擔任義務駕駛的運作模式,以接送當地有就醫需求的長者,從而讓民眾的複診之路,成為具體可行的扶助之旅。

誠然,像是達仁鄉居民就醫交通不便的例子,絕不是少數的特殊個案,在南迴公路、中橫公路上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遑論於偏遠的山地原鄉,其實只要是走出六都的中心地帶,一般尚有行動能力的長者如有就醫需求,根本上是無法依靠大眾運輸,這是因為:首先,從公車的等候時間來說,市區約每10至20分鐘一班,一般鄉鎮約每1小時一班,偏鄉則為每2至4小時一班,等候的時間耗時過久;其次,從家裡步行至公車站所需的時間,市區約需5分鐘,一般鄉鎮約需10至15分鐘,偏鄉則至少花費20分鐘,這對於不住在六都中心的長者來說,所謂利捷的大眾運輸載具,根本不是優先的選項之一,因此,就醫之路倘若不是長者自己還有能力安全駕車,勢必就要依靠家人的接送,再不然,就只能花錢叫白牌計程車。

其實目前政府推行的長照2.0也有提供交通接送補助,但是,該項由特約單位所提供的交通接送服務,須事先預約,且僅限就醫、復健之用,對大多數的民眾而言,這是一項看得到卻用不著的德政服務,畢竟,長者除了有就醫的需求外,也會有出門採買、理髮、探親等生活需求,如此一來,長照專車服務就無法讓住在同一個社區但卻有其它需求的民眾,也能同時享用,如此一來,自然是無法提生共享經濟的服務效益。

報導中「幸福輪轉手」的服務有別於一般交通接送業者之處,乃是在於係由當地的居民接受培訓後,來擔任義務駕駛,如此一來,因為孰悉當地的週遭環境,這對社區中的長者來說,更會有多一份同理及安全感,畢竟,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以及一般尚有行動能力但不住在六都中心的長者來說,考量其外出之安全與便利性,專車接送似乎有其需求存在,因此,從社區的角度出發,以培訓在地義務駕駛來說,似乎也有其必要和優勢,事實上,共乘模式在國外行之有年,不但可以降低乘車者所需負擔的費用,也有其外部效益,只不過,這樣的服務模式要全面擴及到一般鄉鎮社區,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評估,像是預約調度、服務平台及計費的設計、車輛的來源、駕駛培訓、事故保險,還有是否有違現行交通法規等問題。

總之,我們樂見各種創新的運輸模式在偏鄉開花結果,藉以解決因無力負擔大額包車費用而不敢就醫的生活難題,也希冀這樣的服務效益,能夠加以改善和有效提升,並且普及到大眾運輸並不是那麼便利的偏遠鄉鎮,從而一方面解決長者因缺乏便利交通方式而降低出門意願的社會参與問題,另一方面,更可強化長者的行動安全和健康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