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針對台北市政府想要推動「一校一自動販賣機」政策,引發了諸多學者、國小家長,對於該項導入大數據分析的「AI販賣機」,有所疑慮,只是,更為棘手的難題,還是未能被加以正視。

基本上,該起的議題現象似乎是將焦點擺放在台北市政府當局協助廠商,藉此蒐集學生消的費行為記錄,以進行可能的大數據分析,另外一方面則是擔心藉由學生證悠遊卡的「AI販賣機」刷用之際,諸如姓名、幾年幾班、身分證資料等相關個資,是否也有外洩之虞的疑義,以此觀之,這兩起相互糾葛的爭議事件,主要的癥結點還是在於「悠遊卡」的機制設計,誠然,從以往以現金投幣為主的舊時代,走向以手機為其主要載具的數位支付時代,這使得過渡期間「悠遊卡」的刷用販賣機,便有其得天獨厚的運作優勢所在,畢竟,當今的學生都是「悠遊卡」人人一卡在手,自然是不可輕忽「悠遊卡」本身諸如普及性、便利性、整合性及其可接受性的代幣市場區隔。

冀此,在這裡的針砭之處乃是要去思索何以要在校園裡需要設置所謂的「AI販賣機」,其用意究竟是要解決學生族群或業者商家的什麼問題,及其針對所可能產生的衝擊影響,又有無應該要被建置的保護措施,畢竟,該項「AI販賣機」的校園設點,已然是將諸多隱藏的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直接成本、外部成本等等的『外部性』(externality),一舉透明且全部接收,也就是說,從校外店家到校園販賣機、從一般販賣機到AI販賣機、從福利社到販賣機、從封閉到開放的販售型態、從路過錯過到垂手所得抑或是從個體行徑到從眾行為等實質內涵的改變,那麼,現金、手機或是悠遊卡,當只是結構性被害的一種權變操作手法。

連帶地,當消費習慣被固定行為所引導並且內化以成為某種生成的認知基模,那麼,輕而易舉之「AI販賣機」的悠遊卡消費使用,已然是在潛移默化之中,衝撞到更多有待商榷的模糊地帶,遠地不說,販賣機的內容物,有無攸關到從食品安全的健康維護、學生零用錢的財務管理以及父母的家庭照顧教育等相關提問,特別是各項促銷手法所引發的究竟是『需要』(need),還是『想要』(want)抑或是無限發想所衍生出來的假性需求(demand)或是從眾集體的慾望(desire);連帶地,對於較不具備判斷能力的弱勢學生,又要如何在第一時間裡能夠自為把關?無疑地,訴諸看得到和易於使用的「AI販賣機」,其所衍生出來可議、堪虞和健康失調等預期性後果,利弊輕重的權衡是要被嚴肅看待的。

總之,相迎「悠遊卡」此一另類的e-Shop,就其功能、用途、標地物、內容物的無限延伸,是要有回歸到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綜融思考,就此而言,要去面質的乃是該項設置「校園販賣機」的正當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連帶地,從該起「AI販賣機」的消費行為當中,有無慎思:人性是否已然迷思在諸多的科技創造之中而渾然不知?

承上,既然無法事前有所三思而斷行,那麼,台北市政府更應該要有及時喊停的魄力作為。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