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綸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師學分班學生)

 

報載由五千多位民眾在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連署,要求「合法開放加熱式不燃燒菸品」,衛福部則是回應不採取提案人建議、拒絕開放加熱菸;加熱菸業者表示,包括美、日、韓、英、德、義等均已開放,希望政府能參照先進國家的研究與做法,持續再研議。

該提案主張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都已合法開放及納入菸品管理,而且截至2018年,加熱不燃燒菸品已經在全球43個市場銷售,業已有五百多萬名吸菸者使用,然而,在台灣卻因尚未合法化,致使加熱菸業者只從國外非法攜入,於網路以私密社群或口耳相傳方式私下銷售,無法廣為宣傳及公開,故提議將「加熱式不燃燒菸品,納入健康菸捐、列入菸品管理」

但是,衛福部回應指出:加熱式菸品一樣是以菸草製成,釋放出的菸霧與傳統菸品相同,均含有尼古丁和其他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對此類商品也發表聲明,認為所有形式的菸品,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加熱式菸品所宣稱之減害效果,將誤導消費者;再則,也易使青少年,在未獲得正確知識的狀況下,嘗試使用加熱式菸品。

基本上,加熱菸是由「菸彈」(菸草柱)、菸管、充電器組成,主要是將經加工處理菸草的菸彈,放入菸管中加熱至一定溫度後,使用者吸入菸管加熱產生的氣體並吐出,與電子煙原理相似,均以加熱而不經過燃燒,兩者最大差別為含有菸草與否。,這其中熱菸有菸草,電子煙則是無菸草,使用的是含有植物油、丙二醇等成分的煙液。電子煙因部分煙液檢出尼古丁,因此,由食藥署以「藥品」管理,但是,至今國內無廠商申請許可證、藥證,所以仍屬違法,國健署也於日前釋出〈菸害防制法〉的修正草案,有意納管,不過,加熱菸則是尚未進行相關的規範作業。

台灣18歲以上的吸菸人口為14.5%,換算下來約287.2萬人,除了之前幾波的菸品調漲,而使若干人因不想荷包縮水而努力戒菸,但是,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吸菸族群,仍想繼續保有吸菸的享受,或一時半刻尚且無法完全戒除菸癮,同時,考量周遭他人觀感及實際影響,想要減低香煙對其他非吸菸者遭受二手菸、三手菸的危害,因此,迫切希望能夠「合法」開放加熱菸進口,畢竟,一般傳統紙菸除了對吸菸者本身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以外,更會讓「二手菸」影響其他非吸菸者的權益,生活品質、身體健康遭受到的毒害比吸菸者本身更劇,至於,「三手菸」指的是香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特別是香菸燃燒後所釋出潛在的毒性化合物,經常會附著於頭髮、地毯、窗簾、衣服、食物、傢俱、身體等各種物體的表面,即使是菸味完全散去,但是,這些肉眼看不到的毒性微粒,依舊還是存在環境中,一旦,不小心經由接觸進入人體,將會帶來可怕的致癌風險。

對於民眾所提出開放加熱菸合法進口的訴求,雖然,衛福部予以回絕,但是,菸品管制是依〈菸害防制法〉的相關規定,主管單位是財政部,進口與否是不是應該要由財政部、衛福部、國健署等單位,商討之後再做決定;另外,加熱菸與傳統紙菸均使用菸草,納管與否涉及的是收不收得到菸捐、菸稅,尤其台灣的菸捐、菸稅收入用途包含罕見疾病醫療費用、癌症防治、經濟困難者健保費、提升醫療品質、社會福利與長照發展、私菸假菸品查緝及防制菸品稅捐逃漏等,若可因此增加稅收,影響層面甚廣。

總之,衛福部消極性的面對加熱菸問題,使得市場充斥走私加熱菸,收不到菸捐,讓國庫短收近四十億元,真的是為國人健康把關?我們再來看看衛福部的做為:衛福部說要保護並防止青少年吸菸,卻是許可並開放日本紙菸商在台南設廠,每年賺取臺灣100多億元;再則,美國未開放加熱菸前,皆以FDA報告為準「拒絕開放」,但是,今年美國FDA研究結果出爐並「開放加熱菸」,衛福部卻無視美國實驗報告不予開放,衛福部此一舉措不得不讓人有諸多聯想,是否有隻看不見的黑手刻意護航特定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