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女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碩士)

 

因應少子女化的人口結構改變,國家機器為鼓勵生育,減輕家長育兒經濟負擔,衛福部於去年(2018年)8月提出擴大「育兒津貼」和建立「托育公共及準公共化」機制兩大策略,此一政策推動至今恰恰滿一周年,過程當中所進行滾動式的政策檢視,自然是其必要性。

首先,目前合格登記的保母有2萬7915人,簽下準公共化保母涵蓋率約有8成4;私立托嬰中心加入準公共化簽約者有704家,約佔9成2,承上所述,目前可提供家外送托2歲以下的幼兒名額已達7萬多個名額,因此,自政策推出後這一年來,家外送托率從原本的10.87%提升至12.38%,約有4萬4700多幼兒家外送托,換言之,每位保母平均收托人數由政策推動前的0.88名幼兒增加至1.15人;簽約的私立托嬰中心收托率則從51%成長至57%。實際上,依照目前家外送托比例,是有供給多過於需求的現象。

對此,我國2歲以下幼童約有36萬1800多人,統計至今年6月為止,有超過29萬名未滿2歲的兒童領有育兒津貼或享有準公共化托育補助,其中領取育兒津貼約有25萬8421人,準公共化托育補助則有3萬6589人,至於未領津貼者約有7萬多人,分析原因有二︰首先,該政策設有排富條款,也就是說,總所得排名全台前20%者,不予補助;再則,為請領育嬰留職停薪者,不得重複申請。

承上所述,此一政策著重的是減輕育兒成本高所形成家庭經濟負擔,但是,排富條款訂在所得稅率百分之二十,卻是懲罰到晚婚趨勢的新手父母便容易是百分之二十的邊緣人,並且對於生育率提升並無直接影響,這是因為從總生育率中婚生子女佔有96%,以及扣緊『婚、生、教、養、衛』的生命歷程,影響生育的因素從育齡婦女的晚婚、遲婚到不婚直接影響到育齡婦女生育年齡延後的生育意願、生育能力與生育胎次,才是問題之所在。再則,此一家外送托政策的同時,是寄望於透過托育人員的就業以及育齡婦女的重回職場以提升婦女勞動參與率,冀此,滾動式的檢討自然也是應該要涵蓋婦女勞動参與率的是否有效提升?最後,從領取育兒津貼約有25萬8421人,準公共化托育補助則有3萬6589人的比例來看,這亦顯示出嬰幼兒照顧仍是以家庭親屬照顧為主,不禁讓人對於此一政策實行之際,同時取消親屬保母須接受托育人員核心課程126 小時嬰幼兒照護課程的規定,是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之憾。

最後,2018年九合一選舉前夕實施「育兒津貼」及「托育公共及準公共化」機制兩大策略,一周年之後的此刻,從8月1日起也要將0-2歲進一步地擴大到0-4歲的年齡層,也正是2020總統大選的前夕,當社會福利預算成為選舉固樁的籌碼之際,不禁讓人為債留子孫的未來感到萬分的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