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今年(2019年)上半年國內出的生人數僅85,961人,數量之少已經是直逼了2010年金融海嘯時的慘況,甚至於比死亡的人數還少兩千餘人,也就是說,出現了人口負成長的現象,同時這也是台灣一地人口自然增加率首次在半年度的資料統計中出現負數,似乎揭示了在不久的將來,台灣地區要正式迎來人口負成長時代的到來。

基本上,上述的人口負成長,主要是鎖定「出生」與「死亡」的自然增減介面而來的發展型態,只不過,即便是加上「遷出」和「移入」的社會增減,台灣一地全年度的總人口還是增加的,但是,增加幅度的遞減情形及其來自於自然和社會增減力道的相互拉扯,點明出來:在這裡的考察針砭就不單單只是聚焦在自然增減與社會增減的各自影響及其彼此的牽動,而是有無來自於從總體、集體到個體之整全多層的綜融觀察切入,如此一來,對於人口變遷的相關考察,也不僅止於表相的數量增減,而是要更進一步地擴及到諸如生育模式、流行病學、人口結構、家庭組成以及口素質等等的全面性爬梳;連帶地,就其中、長期間的演變型態來看,不斷探底的新生嬰兒人口,又要如何有其因應於少子女化停損設置的相關配套措施,至於,穩定持續增長的高齡化現象,那麼,拉推之間的高齡、少子女化的這兩股力量,也就不應該只是鎖定在自然增減的單一構面上,而是要從自然增減到社會增減、從少子女化到高齡化、從半年度統計到全年度統計以迄於從同期的年度別到世代別,以進行動態、歷程、變遷的演進考察。

事實上,上述的論述比較是偏向於人口學的邏輯推演,因此,是有必要提升到人口之於政治、經濟、社會、人文區位等等的巨視層次,藉此嚴肅看待人口增減之於國家興衰的變遷課題,畢竟,一方面台灣的島國型態無法撐托國內市場的客觀壓力;再則,形勢比人強的相對性落後,更是無法讓台灣在國際社會之間,使其投資移民、婚姻移民和工作移民能夠乘勝追趕,就此而言,自然性減少的不可逆及其社會性增加的難以翻轉,那麼,2020年的總統大選一役,更是需要將人口變遷視為一項理性辯護的國安議題,藉此找出比「政治穩定」、「經濟衡定」和「社會安定」更為重要的「人口搞定」課題;連帶地,短期內較難起色的生育模式,更是需要有關乎到『婚-生-教-養-衛』之於中長期的戰略、戰術布建工程,至於,『老力-外力-女力-機器人力』之『老外女人』的人力資本運用議題,未嘗不是突顯台灣一地極度欠缺對於人力資源盤點的總體規劃。

總之,關於2019年上半年度人口的自然增加率出現負數一事,除卻表面上的統計解釋外,諸如學理、實務、區域、國際、現況的相關解釋,更是要有它超乎從自然增減的「出生」與「死亡」以延展到社會增減的「遷出」和「移入」的串聯性思考;連帶地,採取悲觀的人口低推估,更是實屬必要,藉此相迎一個總人口負成長以及年齡中位數超過50歲以上的『超高齡國度』及其所需要的因應對策。

無疑地,「搞定人口」,這更是2020年總統選舉一役的重要課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