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學分學生)

 

報載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於本月4日突然傳出驟逝,乍聽驟逝的消息讓人感到不捨,也期待書屋的夥伴延續更多「陳爸們」未完成的志業。

當年的陳爸看到弱勢家庭孩子的無奈與無助,於是著手成立「孩子的書屋」,從陪伴開始,讓書屋成為孩子們生命成長中的避風港,而今,陳爸已經打造了九個書屋,照顧鄰近社區的數千名孩子,希望能透過書屋的陪伴,翻轉偏鄉教育資本與偏鄉社區培力,對此,陳爸的「孩子的書屋」強調『子自學』、『食自耕』、『弱相扶』、『屋自蓋』、『經自濟』、『政自治』的理念,從改變想法開始做起,實踐著手參與並且勇於承擔,除了照顧、伴讀等基本陪伴外,陳爸更希望孩子們能有更多元的學習,透過不同活動的嘗試與探索,讓學習轉化成為一種對生命翻轉的態度;連帶地,陳爸藉由社區輔導機制,從學習耕作、學習造房、學習烘培與咖啡,創造就業學習機會,以讓轉銜學生或失業家長能有自立的機會,並且學習正確的人際互動、生活態度與生命體驗。

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高風險家庭通報案的資料顯示,從民國101年到107年仍維持在二萬多件左右,並未隨著少子女化現象而有顯著下降的變化,這是否潛藏著結構性待解的真正癥結?從偏鄉教育的規範範疇到工具操作之行政作為,家庭事件本身的多樣、殊異及其複雜性,對應於家庭的脆弱與危機,理應思考要如何了掌握危險因子及其所累積的危險係數,從而建制一套有效且穩健運作的運作模式,此一策進的相關作為又何嘗不是社會安全網裡所標舉的讓「每一個孩子身心皆能獲得健全發展,營造家人互動共好的家庭與社會環境」。對此,在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中更是提到:維護國民的多元學習權益,保障弱勢學生的受教權益。冀此,從生命難題進一步延伸到生命歷程,守護好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如此一來,才能讓社區和社會的運作更形穩建。

總之,也許時間會淡忘陳爸以及過去更多「陳爸們」為偏鄉的默默付出貢獻,但是,陳爸從偏鄉地區的個人陪伴到教育培力,希望能夠翻轉社會底層的教育機會,也期待接棒的「陳爸們」賡續對於守候偏鄉的使命精神和經驗傳承。

『找回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承擔自己該承擔的事,盡自己心力去付出,生命是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