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產官學界,對於如何使用科技設備來減緩長照機構的人力缺口,一直都非常努力,所以有許多相關設備,不斷被設計開發出來,並量產使用,這些也都是機器人,只是他們不是一個「具像」人體的樣貌,業者認為,只有減輕照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他們才能夠也才會真正的有空在一些照護細節上面下工夫。

老人們聚在一起唱卡拉OK是日本安養院每日例行活動,這時候照護員算輕鬆的了,一兩個人就可以看顧這麼一大群,但照護員工作整天下來可絕不只有帶團康這麼簡單。

探訪機器人產業,對解決日本高齡問題及人力缺口能有什麼幫助,我們再訪另一間位在橫濱的養老機構,他們的社長森川先生,不但是日本養老院協會代表,同時也是日本機器人協會理事長。

歐力士養老院社長:「早上梳洗,收垃圾在餐廳協助用餐,再帶老人回房間協助吃藥等等,每天重複這樣的行程在這當中是照護員一直以來的模式,最一開始的問題中提到該如何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像這樣把不一定非得交由照護員的工作區分出來然後讓機器人來勝任。」

讓看護師不用處理簡單卻必須做的瑣事,有更多時間能專注幫老人复健,森川社長非常有計畫的要把更多機器人導入他的安養院中,而且早從2013年他們就開始做。

主播秦綾謙:「其實可以看到裡面就有很多它雖然不一定是機器人的這個外型,但是其實就有很多很機器的設備,這裡是為了示範機器操作的展示間,這邊就是有一個偵測的設備那個傳感器,對。」

主播秦綾謙:「透過了這個感應器上面的這個感應器檢測,然後我們他同時保有隱私,他們特別強調就是你不會看到很明顯的人臉,但是你會知道有人躺在上面有誰站在裡頭其實都非常的清楚,隨時的監控說躺在床上的這個老人他的狀況現在怎麼樣,然後起身所以當我起身想要下床時它會感應到現在這個坐在床邊的狀態,這是下床的時候離開的時候他也會通知。」

每個房內都有這樣的遠端監控設備,除了安全預警還可以藉此蒐集入住長者的身體狀況,動作習慣等大數據幫助复健。

主播秦綾謙:「這房間裡面還有另外一個秘密裝置秘密裝置就是跟這個,好像是個吊床。」

這是離床升降機雖然沒有機器人的外型,但他的機器手臂也是被設計用來幫助安養院,更易於搬運行動不便的長者,動線上也讓看護人員節省許多體力與時間。

AIST產總研醫療輔具:「我們可以把這個醫療床直接變成輪椅,而且不需要把人搬動起來。」

類似這些輔具都是屬於照護機器人的範疇,日本在這方面的發展相當成熟,政府長期編列預算補助照護型機器人的研發。

因為日本厚生勞動省估計2013年日本照護員約有171萬人,但到2025年後將會需要253萬人到時將有多達38萬長照人力缺口,當然商機也就在這國際機器人協會IFR指出,全球照護和輔具機器人市場主要仍以日本企業主導,而日本經產省預估2035年,當日本三分之一人口都超過65歲時,國內照護和輔具機器人產值將達到4000億日圓。

AIST產總研醫療輔具:「即使你鬆開手在斜坡上它還是能煞住停住。」

所以在日本的長照機構中科技的運用,不是要來取代照護人員而是讓照護員多了助手,減輕工作負擔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依舊維持照護品質。

(時事新聞來源:TVBS,201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