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高齡少子女化的社會變遷事實,這使得關乎到照顧產業(caring industry)的發展趨勢,是有它進行綜融性考察論述之必要。

誠然,越活越久和越生越少的相互推拉,這早已讓台灣一地必須要去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人口海嘯發展困境,畢竟,從陡降不到20萬名且持續向下探底的新生嬰兒人數及其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業已突破總人口14%等等的客觀現象,突顯了諸如經濟危機、財政危機、福利科層危機、合法性危機等等的發展性危機,最終都還是要回歸到人口危機的根本提問,更何況諸如不婚少生、平均壽命延長、健康餘命縮短、家庭核心加速惡化以及社會連帶基礎鬆動等等所可能導致的解組危機,都已經是一種迫在眉睫的『灰犀牛』,而非是可以多所觀望的『黑天鵝』,就此而言,如何讓認知基模的心靈結構有所翻轉改變,否則,包括事不關己、掉以輕心抑或是麻木不仁的態度行止,台灣一地的發展困境又豈止是限縮在微視範疇的個人榮枯?

事實上,扣緊高齡化與少子女化之於各自一方抑或是兩造共同的變遷事實,那麼,展望於可見的未來,相與關聯的照顧產業發展趨勢,包括有從戶內照顧到家外安置;從居家服務到機構養護以及從福利為要和謀利為重等等彼此對治的兩廂區隔,如此一來,一方面『往外推』的各種服務型態,主要是奠基在對價關係的商品交易,像是托嬰、保育、幼教、安親、補習、安養、療護等,同時,也因為訴諸於品化化的消費模式,致使這些愛之勞務的人群服務工作,呈現出來的是權利義務不對等或不對稱的失衡與迷亂情形,這也使得以老、幼、殘為主的機構虐待,成為了一種預期之中的演變後果(intended consequences),畢竟,偏向於封閉、同溫層且城堡式的照顧運作形態,再加上原生家庭或相關人士欠缺應有的照顧知能(easy-to-care),多少會深化或加惡可能的消長關係,進而讓嬰幼兒、身障者與高齡長者的不幸人身遭遇,成為結構性受害的犧牲者。

至於,對照於『往外推』的另外一種發展趨勢,便是『向外求』的資源連結援引,冀此,像是啟動兒科醫師、推動親職教育、提供育兒指導、強化照護知能等等到宅、外展以及主動性質的服務項目,固然是兼具了關係建立、情感支持、個別處遇以及臨場應變等等的優勢利基,但是,隸屬於一次服務、侷限項目、簡約內容和權責有待廓清等等的結構性環境,那麼,無論是專業的人流、經費的金流、輸送的物流及其有效改變的資訊管理雲端,點明出來勢必是要去另尋可能的第三條路,亦即,如何在「機構式」以及「居家式」兩者之間的發展光譜上,思索包括社會夥伴、社會企業以及社會投資之於「社區化」、「公益化」、「準公共化」的可行出路?

總之,台灣社會正位處於人口海嘯的暴風雨前夕,以此觀之,從『往外推』的機構式照顧到『向外求』的居家式服務,斷然是不能將人與事作二分的截然切割,更也不能忽略生育模式、人口組成、家庭結構及其社會型態對於「家庭」之能量、能力與能耐式微的可能影響,就此而言,關乎到家庭的瓦解乃甚至是消失的變遷課題,這反而是延伸性思辨的真義所在。

(本文並且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