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慧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學分班學生)

 

〈跳舞的熊〉這一本書描述2007年以前保加利亞這個國家有著數百年馴熊師和跳舞熊的傳統,馴熊師會把熊養在自家裡,從小毆打牠們、教牠們跳舞,甚至還會把熊的牙齒都敲掉,以免熊想起自己其實比馴熊師還要強壯;連帶地,馴熊師也會用酒精灌醉牠們,因此,許多熊最後都染上酒癮,藉此命令熊為觀光客做各種奇怪的表演,像是跳舞、模仿名人或是為人按摩等。

在2007年,保加利亞加入歐盟,跳舞的熊不再合法,奧地利的動保組織把熊從馴熊師身邊帶到自由實驗室,教導那些從來不知道自由為何物的動物,什麼是自由,讓牠們學習自由的熊該是如何行動、如何為自己的未來打算。

當皮鞭消失了、殘忍的對待消失了,鼻環(熊身為奴隸的一種象徵)也消失了,這對於不曾嘗過自由滋味的熊來說,『自由』卻是一項很複雜的事物,每頭退休的跳舞的熊都會經歷到自由開始讓牠們疼痛的時刻,這時候牠們會怎麼做?牠會用兩條後腿站起來,然後開始⋯⋯跳舞,牠在重複動保組織努力想要移除之被制約的跳舞行為;牠在重複奴隸的習性;牠在呼喚馴熊師,要牠回來再一次為牠的生命負責。

「就讓他打吧,就讓他虐待我,但是讓他把這可惡的、得為自己生命負責的擔子拿走。」熊似乎在透過舞蹈這麼說著……

這個故事不僅是關於熊,其實也是關於我們……

這本書不僅是在說東歐和中歐,如何艱辛地脫離共產主義。其實也關於任何對於改變中世界的恐懼,想要有人來為我們的生命負責,那怕是只有那麼一點點……「想要有人承諾日子會像從前一樣好,至少能比現在好。」

我們不也對這些「舞」很熟悉嗎?當自由和民主讓我們失望,我們不也說過:「臺灣就是太民主了,臺灣就是太自由了!」

相較於近年臺灣的「轉型正義」,跳舞的熊或許是一個「轉型不易」的故事,無法指引我們方向,但是,這也讓我們了解到:其實我們並不孤單,如果我們還未能解決某些問題,不是因為我們很糟,而是這件事本來就很難;在我們能夠以比較踏實的觀點看待自身的困境時,也才能冷靜地面對問題,思考怎麼做。或許台灣人的沒自信和自我貶低也是另外的一種舞?

最後,父母用胡蘿蔔和棍子來教育幼兒的困惑;年輕人跟老人的博愛座之爭;廠商被爆商品內容不實後,用優惠吸引顧客,究竟是要占這個便宜或視之為姑息養奸?政府廣設監視器究竟是減少犯罪,還是監視人民?以及幼年受虐者,長大後不由自主地重覆這些受虐情事等等,這些是否也都是『自由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