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假設論(Resource Hypothesis)
美國社會科學家Robert Blood和Donald Wolfe兩人於1960年合著的《丈夫與妻子動態的婚姻生活》(Husbands and Wives The Dynamics of Married Living)發表了一個他們於底特律進行的關於婚姻配偶權力分配的實證研究結果,受訪者針對八項家庭決策,如丈夫職業的選擇、買何種車子、妻子是否應出外就業等,回答主要由誰做決定,結果顯示:擁有較多「社經資源」(較高收入、教育、社會地位)的一方,就能在夫妻權力的拉鋸中取得上風,並提出資源假設理論。
資源假設論提到夫妻間權力的擁有程度,其基本論點是:夫妻間的相對權力是來自於個人的相對資源,這些資源包含教育、職業專長、收入及經驗等等,至於「教育」與「年齡」是增進婚姻權力的兩個主要來源,也就是說,當丈夫的教育與職業越高時,他就有比妻子更強的權力,夫妻中誰是具有較多資源的提供者,誰就會擁有較多的權力。冀此,其理論的結論便是配偶個人的權力依賴其擁有的資源和對家庭的貢獻,而非全是靠社會角色的安排和期待。
雖然,妻子在外工作仍然是權力來源的重要條件,但是,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父權思維環境下,丈夫仍是家中一切事務的決策者,至於,妻子的工作通常只是提高其權力而已,並不一定能帶給她平等的權力。對此,此一理論受到文化脈絡的影響,在一個社會中不同的階層、族群或地域等,只要具有不同的性別規範,資源對於夫妻婚姻權力的影響就有所差異。
依據資源假設理論論述,夫妻權力分配有以下四種型態︰
1.丈夫主宰(husband-dominant)︰丈夫的權力範圍較妻子廣。
2.妻子主宰(wife-dominant)︰妻子的權力範圍較丈夫廣。
3.綜融(synergetic)︰夫妻間的權力幾乎是平等的,他們共同商議而做決
定。
4.自主(autonomic)︰夫妻之間的權力幾乎是平等的,但是夫妻彼此劃分其
作決定的領域,各自在其領域內獨立行事。
資料來源︰彭懷真(2018)。〈家庭社會工作〉。新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性概念︰社會交換理論、婚姻斜坡理論、相對的愛與需要理論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